新浪财经

航空五巨头齐聚保险业 逾32亿转战金融

2011年06月25日 00:31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面是首轮银行入股寿险公司刚刚进入收官阶段;另一面,国内航空资本正在酝酿新一轮参股财险公司风潮。

   6月20日,本报从相关渠道获悉,作为海航系旗下两家子公司海航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携手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总部在深圳的华安财险的增资扩股,两家公司均以5元/股的价格认购了12.5%和7.143%的股权,作价达到8.75亿元和5亿元。据悉,该议案已经于今年1月底签署,且已获得华安董事会通过,正在等待保监会的批复。

   与此同时,另外一家总部在四川成都的外资独资险企——安盟保险(中国)公司,也引起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的强烈兴趣,这家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以2.5亿元向中航集团出售50%的股权,同时也完成了首轮增资扩股,使得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安盟保险也由此完成从外资独资向合资保险的转变。

   航空资本进入保险业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5年2月,国内四大航空集团之一的国航和韩国三星集团合资成立了中航三星人寿;2009年3月,海航集团和台湾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各出资2.5亿元成立新光海航人寿;去年10月底,海航系旗下的四家控股和关联公司,还获得了深圳民安保险75%的股权,再加上东航和南航,国内五大航空巨头均已涉足保险业,总计投资金额达到近32.67亿元。

  “海航系”控股三险企

   深陷偿付能力困境的华安财险,似乎找到了一个好“婆家”。

   据华安财险公布的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华安的偿付能力仅有79.41%,而到今年4月底,华安财险通过发行次级债筹资8亿,已有6亿到账,目前的偿付能力达到152%。如果海航系此次13.75亿参与华安增资扩股得到保监会顺利批复,则华安的偿付能力将升至400%以上。

   6月21日,记者致电上述海航系两家公司以及华安财险,询问海航系入股的原因,并未得到明确的回复,只是说以最终监管机构的批复为准。

   “从时间上来看,海航系两公司是在今年1月底和华安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此时华安财险也在发行次级债。从发行次级债在前增资扩股在后的时间顺序上来看,海航实业和海航酒店应该是在华安保险解决了偿付能力的燃眉之急后,才愿意参与增资扩股的。”是日,一位接近华安财险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

   不过,让外界意外并且疑惑的是,虽然都是各自独立的公司,但无论是海航实业还是海航酒店,以及去年10月竞拍获得民安保险股权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渤海国际信托公司,均为海航集团控股公司,而另外两家上海恒嘉美联公司与陕西东岭工贸集团则为海航集团关联公司,海航系旗下多达6家企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斩获了两家财险公司,间接取得了两张财险经营牌照。

   同时,算上海航集团和台湾新光人寿成立的新光海航人寿,海航系手上拥有的保险牌照多达三张,仅海航系企业在3年间投入保险业的资金就达到28亿元。

   “是看好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看好这些保险公司未来的上市前景,再或者是这些海航系企业不想让保费流入外人田,索性各自控股已有的保险公司,外界都不能看透。我预计,这可以视作是单纯的财务投资,经过几年后,海航系企业还会将这些股权出售转让,获得收益。”6月22日,申银万国一位保险分析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就在6月21日,中航工业集团也参与了安盟保险(中国)的增资扩股,相比于此前的四大航空集团,中航工业则是新进的航空资本,记者也了解到,中航工业出资的金额相比其它几家,则要少得多,目前只有2.5亿元。这家总部在成都的外资独资农业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很小,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安盟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306.57万元,在20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排名中处于垫底。

   不过,就在消息出来后,有相关媒体也报道称,中航工业和法国安盟保险还将对这家合资农业保险公司再增资,扩大业务规模。

  逾32亿航空资本转战金融

   本报了解到,从2005年至今,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大航空集团,加上中航工业集团,五家航空巨头均已齐聚保险业,而据粗略计算,在这6年间尤其是后3年,超过32亿的航空资本已经转化为金融资本,丝毫不逊于银行资本投资保险业。

   2005年2月,东航与台湾国泰金控各出资2.5亿元合资成立国泰人寿,由此拉开了航空资本进入保险业的大幕,是年10月,国航集团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也各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中航三星保险公司;11月,由南航投资2亿元参股的阳光财险也正式开业。

   2009年3月,海航集团出资2.5亿元和台湾新光人寿合资成立新光海航人寿,从去年底至今,又有海航和中航相继控股3家险企,由此航空系拥有的保险牌照有6张。

   “航空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应该说这是第二波,2005年的比较小,而这次航空系明显加大了投资金融业的力度,不过航空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能够获得多大的收益,未来还会不会加大投资保险业的力度,外界还要拭目以待。”6月23日,一位保险市场人士分析称。

   航空业和保险业的“结合”,到底能够给双方带来多少的协同效应,外界也是议论不一。在保险公司看来,引入航空资本,寄希望于后者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以及庞大的航空保险市场,还有航空制造业本身的投保需求;而在航空业看来,将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的目标,保险业向来被视为最后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无论是作为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未来潜在的投资收益都是可以预见的。

   不过记者也发现,航空资本现已进入的保险机构,总体经营规模还偏小,除阳光保险集团已经跻身为国内第八大保险集团,像民安保险由于政策限制已经被挤出太平保险集团,华安保险此前的经营更是连年亏损,偿付能力长期不足,安盟保险更是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新光海航和中航三星的市场规模亦是小得可怜,航空资本大规模进入保险业,能否给上述保险企业带来爆炸式的业绩增长,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