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京沪高铁历险记

2011年07月15日 23:23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好几十度,没有风,又闷又热,夹着人的汗味体味,简直喘不上气,多一秒都不想呆。”不幸赶上了京沪高铁弓网故障的穆卫平,两天后回想起7月12日乘坐G102从上海前往北京的经历,还是一肚子气。

   “没有半点预兆。开着开着忽然减速停下来,说是临时停车,结果一停就是半个小时,连点解释也没有。”穆卫平说。

   7月12日,G102次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发生弓网故障,中断供电共2小时17分。全线多辆动车晚点。

   事实上,京沪高铁开通短短两周来,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停运故障,更不是最后一次。

   7月10日,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内,下行上海侧接触网附加导线故障,中断供电1小时37分。

   “当时还想着,前天断电1个半小时,我们只断电半小时,很幸运。结果超低速跑了两分钟又不动了。这次一下停了近两个小时。”穆卫平回忆,“这可是盛夏啊!全封闭车内空调断电,一车人就这样焦急地闷了两个多小时。”

   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耗巨资打造的、号称全球顶尖技术的高速干线,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竟然霉运不断。截止到7月14日,京沪高铁5天内共出现了6次故障,受影响人群高达上万人。

   7月10日,京沪高铁滕州东站供电线故障,经调查,故障原因是大风雷雨天气,雨棚柱侧导线与雨棚柱间绝缘距离不足,烧断了附加导线。7月12日,G102次高速动车组列车在宿州东站发生弓网故障,直接原因是受电弓损伤,引发弓网事故。7月13日,G114次动车组部分动力车厢无牵引输出,运行最大时速约为160公里,只好替换。7月14日,G201次高铁在北京南站始发时“趴窝”,延误1小时后换车运营。当天,G150次高铁中途在泰安站“趴窝”……

   困在故障车上的何旭东在微博(http://weibo.com)中写道:泰安又有故障车停驶,部分旅客上了车,行李堆的到处都是,抱怨、谩骂、混乱。

   举国倾力的京沪高铁缘何刚上路就撒下了一地鸡毛?

   6月13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时的用词是,京沪高铁技术世界领先,质量达世界一流。京沪高铁董事长在随后的《凤凰卫视》专访中也表示,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一百年没问题。

   不过,随后的6月25日,京沪高铁运营前的一周,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高速办副主任周翊民突然在媒体上表示,中国高铁“想用外方卖给我们最高运营时速300公里每小时的车,跑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7月1日,全国铁路调图,规定高铁除京津、沪宁之外,全部高铁最高运行时速降至300公里,与250公里列车混运。铁道部长盛光祖表示,这样会有更高的安全余量,也有利于降低高铁票价。

   高铁降速引来对于高铁运营安全的高度关注。没用多久,这些担心就不幸实现了。

   “有一些事故原因,比如电线接触不良,是比较低级的事故,按理不应该发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介绍故障原因时表示,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故障,不影响安全。

   “有问题就停下来,恰恰证明了京沪高铁足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有一些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已经预想到,但实际运行的时候,超过了设计预期,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更多声音认为,对技术要求如此高的一个大项目,仅用一两个月来调试就赶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实现运营,不出问题才怪。

   “设备本身质量问题不出事故是很难发现的,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有问题和人为操作出现问题也能造成事故。”一位铁路系统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成本考虑,安全恐怕才是高铁主动降速的主要原因。”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问题是,降速还是没能阻止停运事故的发生。而更多的问题还在逐个暴露。

   近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出现大面积漏雨和地基沉降问题。南站指挥部副指挥长包文琪对记者表示,沉降属于特殊设计,因下沉处管道密集无法碾压地基,所以使用了自然沉降方法。漏雨则因为屋顶过大,只能靠“老天”检测漏水点。南站质量无问题,不影响高铁运营。

   不影响高铁运营?!在京沪高铁以比列车更快的速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之后,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仍能把问题讲成成绩之后,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旅程中历险的决不仅仅只是穆卫平们这样的无辜乘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