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8日 18:13 来源:《董事会》
如果罔顾不具备的条件强行开板,这将是资本市场的灾难,投资者除了用脚投票没有别的办法,“这种‘市场化改革’很难说是成功的”
文/本刊记者 陈捷
和主流经济学家支持推出国际板的一致观点不同,浸淫证券市场多年、有着切肤之痛的谢百三因为爱之深故而责其切。这位师从厉以宁、现任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的学者对《董事会》表示,国际板的推出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在这些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仓促上马非常不合适,不仅 “将对主板市场造成致命的打击”,更有可能“使国家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大闸蟹理论
水费上调、电费涨价要开听证会,国际板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开个听证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呢?谢百三直言,国际板对A股最大的冲击就是圈钱和抽资。
尽管A股市场自2007年走熊至今大幅调整,目前的上证综指较10年前累积仅上涨了22%,远远落后于GDP增速,但和境外成熟股市的估值落差仍旧太大。在他看来,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盈率(PE)是14倍,德国DAX30指数是12.78倍,西班牙IBEX35指数是9.35倍,荷兰AEX指数11.91倍,都比17倍左右的上证综合指数动态PE便宜得多。日本股市是个例外,日经指数的PE只有17.41倍,但这是因为日本长期施行零利率,同时日本公司盛行交叉持股,在外的流通股比较少,所以市盈率比较高。
这样的不同市场情境下,排队赴国际板上市的都是大块头,如汇丰控股、可口可乐、奔驰、西门子、路透社等。谢百三分析,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这些企业来上市一般面对两种局面:要么A股的股票价格比它们低,这种可能性很小,只占10%,其股东也不愿意来A股上市;要么它们的股价低,A股的股价高,人往高处走,到上海国际板上市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基于人民币未来的升值预期,外企还能享有额外的收益。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到境外市场例如美国上市,基于一般的证券交易规则,对后者毫无影响,因为当地的市盈率比中国低。事实上,同样A股,在境内上市和在美国上市的价格差得很远。
据悉,南方航空在A股的市盈率是12.58倍,在纽约是5.01倍,差了两倍;东方航空A股是14倍,在美国ADR的市盈率是6.7倍;上海石化A股是24倍市盈率,在美国则是8.28倍,将近后者的3倍;还有华能国际,A股的市盈率是23.8倍,在美国是13.5倍;而在A股上市的中国铝业的PE是176倍,在美国纽交所则是100倍。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高市盈率的A股市场,如何计价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像阳澄湖的大闸蟹30元一斤,上海南京路的大闸蟹200元一斤,30元一斤的大闸蟹拿到上海来卖,上海的钱自然就被圈走了。反之,上海南京路200元一斤的大闸蟹拿到阳澄湖去卖,价格肯定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他说。
有消息称,在定价方面,国际板考虑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要求境外公司IPO价格不高于境外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这样的设计意在避免境内高价发行。但他直言,“我们的股价比境外市场高,它们到这里来发行新股对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不利。”
“如果按照市场化发行,就意味着在高市盈率的A股市场,国际板公司不可能依照其在国外的低价发行,如此一来,人民币无疑都流入跨国企业的腰包;倘若是按照后一种,也就是不高于境外二级市场股票的价格售股,那也是不可能的,这将对主板市场造成致命的打击。”谢百三预言,一旦是后者,大家都会去抢着买国际板的股票,主板因为失血无疑出现暴跌。可见,无论哪一种定价方式,对主板市场的冲击都不可小觑。
据了解,日本国际板最初也是开放的,最多有120余家外资公司登陆上市。后来日本政府发现外企圈钱圈得很多,对本国不利,就对外企设置了种种障碍。加之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股市崩盘,诸多因素逼迫外国公司群体上演“东京大逃亡”。如今,日本只有12家外企挂牌交易,开放了30年,最终还是收回去了。
他提醒说,这其中还有个国民待遇的问题,即在加入WTO之后,别国公司来中国做生意,就要把人家的企业当做本国国民来看待,享受国民待遇。“怎么可能要求人家按照低价发行,你自己却是高市盈率IPO呢?这不合常理。”
或许为了平抑市场担忧,监管部门近日多渠道释放出这样的信息:国际板公司的上市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期数量相当有限,筹资规模并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失控状态。对此谢百三评论说,如果先推出一家外企,过半年再推另外一家,做做样子,那也就算了,问题不是很大,就像现在的股指期货一样。但这样的国际板又有多大意义呢?
证券市场开放的顺序
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是有关方面力主国际板的重要理由之一。不过谢百三担忧地表示,国际金融中心开设的前提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在此情形下撕开个大口子搞国际板,存在很大的风险。
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不同,实体经济开放得越大越快越久越好,而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就开放证券市场,毫无疑问将使利益大量流到国外。他以汇丰控股为例说,如果汇丰募集50亿英镑,也就是550亿人民币,相当于25座上海南浦大桥,100家中国小企业的融资量。在中小企业资金异常缺乏的情形下,引狼入室推出国际板,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作为坚定的国际板缓行论者,谢百三认为,推出国际板一定要慎之又慎,待到条件具备之后才能适机推出。这样的条件包括: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国家股、法人股完全流通;货币不能是宽松的;人民币股价和国外股价基本持平。而眼下,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家股、法人股也没有完全流通。依现在的速度,想要完全解禁还要有几年的时间。此时推出国际板,有可能造成今后国家股法人股解禁的时候不能有一个好的价格,甚至造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来看,整个资本市场原本就是一个有管理有限制的逐渐成熟的市场,国际板开得不好,股价有可能就像天山上的天池给捅了一个大口子,使国家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先货币自由兑换,然后再开放证券市场,日本早有先例,我们也应该走这条路。”谢百三坦言,先开放证券市场,再把货币自由兑换的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倘如此,在三五年之内,人民币都很难实现自由兑换。如果罔顾不具备的条件强行开板,这将是资本市场的灾难,投资者除了用脚投票没有别的办法,“这种‘市场化改革’很难说是成功的”。
采访中他建议,开通国际板貌似是给投资者打开了一个好的投资渠道,但其实有个更稳妥的方式——“不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搞一些QDII,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去买这些跨国企业的股票。事实上这也是港股直通车最后一刻刹闸的原因。”
“国际板的推出,从制定相关法规,到准备上市,起码要有几个月的时间,那种设立时间表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国际板能像‘港股直通车’一样,在最后一刻刹闸,对我来说是颇感欣慰的事情,是喜剧。反之,如果国际板如期在年内推出,是走渐进的模式,还是实行起来有难度再停下来,还很难说。我对此持观望态度。”他最后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