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10:19 来源:国际商报
在高失业率的压力下,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的舆论又起波澜,以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为代表的一些美国企业纷纷削减在华产能。对此,中国专家回应称,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带来的部分永久性失业,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市场,让制造业回流并不符合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要求,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在无就业复苏势头的带动下,海外媒体继续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造势。一些报道举出了实例,称波音公司、通用电气以及masterlock这样的造锁公司均表现出了削减在华生产能力的意图,以期将更多就业机会留在美国本土。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留美学生小陈也坦言:“毕业后还是打算回国找工作,美国就业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
在全球治理结构出现变局的背景下,美国打出了“制造业回流”之牌,中国也在“制造业升级”的道路上寻求突破口。但事实也表明,基于强大的互补性,后者仍将是前者市场的最大供给者。因此,业内人士回应,美国的无就业复苏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利弊皆有,所谓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十分明显。
中国制造危中寻机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6月新增就业人数1.8万,不仅低于上月2.5万的水平,而且失业率再次冲向9.2%的高点。一些分析认为,无就业复苏将进一步带动美国制造业回流。而美国一些议员早在去年年初就表明,美国制造业需回归本土,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样的吁求在小范围内得到了回应,以通用电气、波音公司为代表的一些美国企业纷纷削减在华产能。据世界贸易信息服务股份公司的统计,看到中国不断上升的成本,北美最大玩具销售商之一SpinMasterLtd。的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哈拉里设定了一个将其20%产能移出中国的目标。目前,该公司的玩具几乎都在中国生产。
除此之外,越南制造业承接力度已经开始显现,美国品牌耐克鞋在越南的加工量已经超过中国。目前,越南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37%,以3个百分点胜出中国。这则消息令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印象深刻。他指出,“中国制造”需要潜心找到新的突破口,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呼声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耐克在越南、中国市场份额布局的变化恰恰说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效果,产品技术含量已经有所提高。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苗迎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明,美国公司从中国转移走的、越南公司从中国公司手中承接的,正是技术含量最低的这一部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中国制造’已经悄然迈上新的台阶。而工人成本上升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也是企业必须要承受的阵痛。”苗迎春说。
因此,“中国制造”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危”。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林桂军也向记者坦言,在东南沿海一带,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引入了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制造”正在中高端的道路上迈进。
美制造业不会回流
其实,美国经济的无就业复苏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苗迎春解读说,尽管失业率仍然居高,但美国经济毕竟走向了正面,对促进中美经贸往来而言具有积极意义。而所谓的无就业,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产业部门遭到市场淘汰,并出现了永久性失业的情形。这个比例占美国失业率总体水平的20%~30%。“这是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苗迎春说。
尽管在小范围内,“中国制造”因成本之重割舍了部分美企生产份额,但基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中国制造”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为美国市场提供给养。苗迎春说,美国无就业复苏给“中国制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
同时,美国意欲让制造业回流,在逻辑上似乎也有些说不通。“目前,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市场。”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葛顺奇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对于全球直接投资大进大出、总体保持平衡的美国而言,制造业海外布局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它促进了美国关键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制造业回流并不符合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要求,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苗迎春说。
因此,尽管小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变化,基于双方强大的互补性,“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冲突之处很有限,人们不必为美国无就业复苏感到过分担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制造业重回故土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倒退,不仅会在国际社会搅起恶浪,美国人自己也不会答应。(孙楠)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