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楼市限价令被指规避限购令 专家称限购不治本

2011年07月25日 15:33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房地产调控高压不改、楼市“限购令”扩大到房价上涨较快二三线城市的政策信号话音刚落,近期房价涨幅靠前的河北二三线城市廊坊市立刻出现楼市“限价令”引发网民深度关注,微博(http://weibo.com)就此开设的“房价降了吗”讨论专区,两天内引发近20万名网民发微博热议。  网民叩问廊坊楼市“限价令”:启动“限价令”是为规避“限购令”吗?“限价令”会否变异为“涨价令”“限降令”呢?“限价令”让房价降了吗……

  1

  启动“限价令”或为规避“限购令”?

  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于限购政策要从严执行,房价上涨较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执行限购政策。在住建部将公布新一轮二三线城市限购名单前夕,河北省廊坊市启动了楼市“限价令”。7月21日,廊坊市部分开发商收到房管局发出的房价控制目标参考性建议——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最高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

  (网言网语)网民“猪八戒”说,不早不晚,恰恰赶在“限购令”扩大城市名单发布之前的当口发布“限价令”,廊坊市的“限价令”有规避“限购令”这一“紧箍咒”的嫌疑。网民“唐人轩”说,比起限购令,限价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要小得多,廊坊启动限价令或为躲避“限购令”。网民“Mr微博明”说,只有实行“限价令”和“限购令”的双举措,才有可能使房价有效降低,否则市民根本看不到实惠,房价也会继续做俯卧撑。

  (政府回应)廊坊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廊坊市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新建商品住房“限价令”,只是房管局有关科室在近期接受新的预售项目备案时,对相关企业提出上述参考性建议。

  (专家观点)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说,广州增城在限价令出台后,看上去增城的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但却吸引了大量在广州十区被限购的投资需求涌入。

  在土地财政的现实面前,宁“限价”不“限购”已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应对楼市调控的趋利心态,相较于限购令给土地财政造成的实质性影响,选择出台限价令达到“限价保量”效果。在中央房地产调控高压态势下,楼市价格微跌、成交量不跌,对地方的房产交易税收和土地市场影响不大,也许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希望保持的状态。

  2

  “限价令”会否变异 为“限降令”?

  廊坊楼市“限价令”规定,新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最高不得高于9000元/平方米,市区中心区平均价格不得高于8200元/平方米,市区周边地区平均价不高于7100元/平方米。据记者调查,目前廊坊市中心楼盘均价为6000-7000元,离北京最近的燕郊地区楼盘均价约8000元。对此,部分网民纷纷发微博质疑,如此“限价令”会否成为“涨价令”“限降令”?

  (专家观点)陈万志说,地方政府实际定出的最高指导价却高于当地实际楼市销售均价,可能名为“限价”,实际却出现“限降”的效果。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中除了防止做“文字游戏”,如要警惕一些地方“限制中心城区”新盘上市,甚至冻结新盘价格等只图避过风头的做法。“就像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直接拉闸限电。”

  (网言网语)网民“落落希”说,这是限价还是促涨呢? 网民“智联邱冬”说,一个三四线城市,本来房价是5000多一平方米,政府出一限价令,封顶9000一平方米,于是乎,房产商纷纷涨到8000一平方米,最后皆大欢喜。

  (政府回应)廊坊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市场情况,尤其结合市区相关新建项目预售价格居高不下的实际,从7月份开始,市区新审批预售项目基本上按照“新申报预售许可的续建商品住房项目最高售价不得高于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房1-4月份最高销售价格”执行。

  3

  “限令”频出能否让

  “高烧不退”的房价降温?

  从“限贷”到“限购”,再到眼下的“限价”,一连串的“限字令”成为今年楼市调控政策的关键词。针对网民最为关心的调控效果问题,腾讯微博开设“房价降了吗”讨论专区,两天内引发近20万名网民发微博热议。

  (网言网语)网民“广仔”说,房价都飞到天上了才想到“限”,房价还得飞一会儿。网民“杞人bu忧天”说,同一个区域,地价在涨,建筑成本在涨,售房成本在涨,税费基本不动,房价凭什么降呢?我们只能希望它涨得慢一些,合理一些。

  (记者观察)廊坊市凭借独特的环首都地缘优势已经吸引大量外来购房者置业,造成房价连年直线上升,即便有所谓“限价令”也难以遏制房价上涨。“限价令”就像“棉花锤”,不能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难以有效控制房价,而且“限价令”下很可能出现阴阳两价,即合同上的价格不会超过政府限价,但实际交易价格高于政府限价。

  (专家观点)陈万志说,限贷、限购、限价等约束性调控措施,短时间内能在限制房价过快上涨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并非治本之策。今后应在持有、出售等环节,加大房产税、空置税、暴利税等市场调节力度,精准打击遏制炒房投机行为,将调控引往长效化、制度化。尤其针对一些地方政府是楼市调控的“薄弱环节”,加快改革地方“土地财政”势在必行,土地财政不改革,高房价难以回归理性。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