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江物产:世界500强的钢贸情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2 17:22 来源: 现代物流报

  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京 李亚

  在“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一个苦修长达15年的金属流通企业--浙江物产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物产”),终于修成正果。

  日前,浙江物产以2010年度1353.9亿元人民币 (按去年平均汇率1:6.7692计算,折合200.0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成功入围2011年世界500强,排名483位。这不仅打破了浙企“世界500强”的零记录,更是大大增加了国内金属流通业在“世界500强”的分量。

  据统计,中国大陆上榜的61家企业中,涉及最多的行业是金属产品,共有8家企业上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宝钢等6家钢铁制造企业外,钢铁流通贸易企业今年也占据了重要席位,在中国五矿集团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浙江物产两大以经营钢铁等金属流通为主的企业。尽管在榜单中并未归类于金属产品行业,但“在其销售收入中,钢材流通却占据了很大比重”。

  对此,浙江物产党群工作部部长、高级经济师姚俊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在2010年的主业品种销售额占规模比重中,钢铁(钢材、铁矿石)贸易占到了53%,超过了一半。”

  钢材销量超日钢年产量

  “相较往年,这一占比还是缩减之后的。”姚俊告诉本报记者,钢铁贸易占比曾达到过60% ̄70% 。但随着近两年浙江物产多元化经营步伐的拓展,已经有所调整,可钢铁等金属流通贸易仍是主营业务。

  在2010年浙江物产主营品种销售实物统计中,记者看到,全年销售钢材等金属材料 3110.33万吨,钢铁原料铁矿石1347.64万吨。其中,仅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就实现销售量1668.4万吨,“占到了集团钢材等金属业务的一半以上”。

  对此,姚俊认为这主要归功于“浙金钢材连锁”的连锁分销网点布局。这是浙江物产近几年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实践的钢铁产品流通领域的连锁化经营创新,目标是“让钢材买卖也有自己的‘沃尔玛’”。

  据悉,去年浙江物产销售钢材量约1600万吨,“超过了日照钢铁一年钢产量(2010年日钢钢产量为1236万吨)”。而其中57%是通过连锁网络分销。目前,集团已在全国组建完成24个网点。

  浙江物产钢材业务如此强劲,除了旗下有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两大钢材贸易控股企业外,还有一家位居上海赫赫有名的钢材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

  “去年,我们的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钢材交易额4707亿元,超过阿里巴巴。”浙江物产董事长胡江潮振奋地说。但谁也难以想像,这家日交易量已达到60余万吨的企业内部,仅仅有着大约100名员工。

  流通产业化升级

  “流通产业化的目标是胡江潮接手浙江物产后恪守的发展信条。”一位未具名的浙江物产员工在办公楼大厅告诉本报记者。

  今天浙江物产步入世界500强,正是印证了当时抉择的正确。

  经历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老物资人,都会清晰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型制造商开始建设自销体系,民营流通企业竞争加剧,国外生产资料“大鳄”加速进入,国有物资企业步履艰难。

  “市场份额从30%一路下滑到不足10%。”一位亲历浙江物产变革的老员工黄文忠告诉本报记者,“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便成了浙江物产撬开市场经济大门的秘诀。从此,以流通产业化为“引擎”的转型发展在浙江物产中全面展开。

  姚俊谈道,流通产业化不光提升流通重要性,更是一种构筑产业供应链的新理念。日本“三井物产”就是浙江物产多年的标杆企业之一。

  多年来,浙江物产一直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钢铁市场格局。“就像日本的三井物产,不仅负责给钢厂提供铁矿石等原材料,还负责钢材的整体销售,让钢厂成为一个以获取固定利润为目的的‘加工厂’。”

  尽管浙江物产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初现成效,但在姚俊看来:“目前只能说我们已经打通了整个钢铁产业链条,可还没有完全同钢厂锁定铁矿石、钢材供销价格,所以还不算真正实现三井物产模式。”姚俊说,这也是浙江物产“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方向。

  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

  整整10年了,浙江物产从2002年进入首届“中国500强”到2011年昂首迈入“世界500强”,在光环的背后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跨越道路。

  10年间,浙江物产销售额从161.61亿元增长到1568亿元,年均递增27.36%;总实物量从548.31万吨增长到5250.43万吨,年均递增29.52%。其中,钢材等金属材料从243.65万吨增长到3110.33万吨,年均递增高达33.12%。“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我们花了整整10年时间,但这绝不是终点。”胡江潮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上不止一次坦言。

  事实上,“浙江物产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脚步从未停止过”。作为集团“1号工程”的全国性大宗钢铁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中国钢铁商城”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认为,这是浙江物产顺应市场,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位一体”集成运作的创新表现,标志着其在发展网上交易、结算和网下交割、配送的钢材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拓展上再次走在了同行前列,预示着其商业模式创新在继续深化。

  “上榜了就要争取别下来。”胡江潮表示,如果说浙江物产之前的成长得益于实施流通产业化战略,从一般性的批发贸易商转型为生产性服务集成商;那么未来集团将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平台集群。“面对经济发展新契机,未来5年,将再造一个浙江物产。”日前浙江物产确定了“十二五”发展目标:主要经营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营业收入达到2600亿元,销售总额超3000亿元。

  据悉,浙江物产现今涵盖钢铁、汽车、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旗下拥有各类全资、控股成员企业300余家,资产总额近456亿元。

  浙江物产正乘坐“创新、变革”快车,朝着“后千亿时代”前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