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中体等健身机构倒闭潮彰显经营模式衰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13:58 来源: 《法人》规范是健身行业自我拯救的良药
健身机构倒闭潮彰显的不是健身行业的衰退,而是现有经营模式的衰退
文 本刊实习记者 李英
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个健身俱乐部里,青春靓丽的马静显得一筹莫展:“春节以后生意越来越淡,好像人们一下子失去了健身的热情,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能否支撑到年底?”
在这个炎热的下午,作为这家健身俱乐部主管的马静刚刚做完一节训练,已是大汗淋漓,她对着记者感慨,又像是自言自语。
其实,马静所在健身机构生意惨淡的境遇并不是个案。今年初,标榜高档和身为北京健身行业领军品牌的青鸟健身和中体倍力的关门事件,曾造成健身行业的大震动。青鸟健身俱乐部在短暂停业后又重新开张,中体倍力健身中心的一些消费者则至今还在维权的道路上继续战斗。近日,杭州、长沙、重庆、武汉、昆明等地又相继传来健身俱乐部倒闭的消息。
健身业作为体育八大产业之一,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健身会所市场产值达到了190亿元。但是,仍有约一半的健身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人们对健身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为何健身俱乐部却一批又一批的倒下?
青鸟、中体关店风波
2011年1月11日,北京青鸟健身有限责任公司突然宣布位于北京的五家直营店因“股东调整”全部暂停营业。
青鸟健身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初,是国内最早采用连锁化经营、最具规模的健身中心,全国有16家分店。对于停业的原因,青鸟健身公司对外界表示,新股东进入后资金不到位,导致各门店无力支付房租,不得不关门。
名享京城、会员量跨越8万的健身航母毫无预兆的关门惹起了投诉、声讨四起。贴吧、微博(http://weibo.com)、博客,处处能见到声讨的声音,有的会员组建QQ群一起商讨维权办法,有的联络媒体向其施压,甚至有律师在贴吧和微博上打出广告称可以进行投诉代理。
但是在2011年1月14日晚上,青鸟健身的大部分会员接到了这样的一条信息:“尊敬的会员,青鸟健身所有店将于1月15日11时正式恢复营业”。短短的3天内,从突然停业到突然开业,这戏剧性的变化同样令外界不得其解。对此,青鸟健身市场部经理吴晓天解释说:“资金已经到账了,我们现在开业了,就是这么简单。”
青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在青鸟停业时声称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吸纳青鸟会员的中体倍力,也未能逃脱关店的厄运。
作为青鸟健身在北京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市场部相关人员在青鸟停业时表示,青鸟健身门店停业事件冲击了健身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但对中体倍力是个机遇。谁料想,中体倍力很快就重蹈了青鸟的覆辙,甚至比青鸟的问题更加严重。4月1日,中体倍力阳光100和 CBD另一家店的突然倒闭,把它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倒闭加盟店一年的会费在2000元左右,因为会期越长年费越低,在维权人群中,不乏有购买5年会籍者。预计两家会员损失可能超过1000万元。
截至目前,中体倍力因闭店导致的风波仍未结束,大批权益受损的会员的维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日已有会员正式递交诉状,将中体倍力诉上了法庭。
健身行业步入衰退期了吗
毫无疑问,健身行业是个长线产业,人们永远需要运动,需要健康,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健身会所中。《法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青鸟健身和中体倍力的会员都是超过两年以上的健身者。
北京帕思倍利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子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健身行业没有衰退期,是现有的经营模式到了衰退期”。他认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成熟度也在不断地改变,在这期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风险,当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当竞争来临的时候,如果不从模式上改变,健身俱乐部很有可能陷入困境。
据调查,现在国内很多的健身俱乐部面积大,设备昂贵,管理却跟不上,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健身俱乐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不断的复制和扩张加盟。中体倍力就曾计划,在三年到五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健身企业,拥有国内知名的健身品牌,达到一百家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规模。但是它忽视了经营模式,所有的店都用相似的经验去经营和管理,复制的效果就是当任何一个店面对危机时,应对能力都十分薄弱。
一家健身机构的负责人告诉《法人》记者,健身机构的经营成本都很高,它是长线、非暴利产业,利润实现速度慢。这导致很多经营者只是在每个月的收入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与会员、市场、员工的沟通。而且几乎所有的健身俱乐部都陷入了同质的低价竞争中,价格战成为俱乐部竞争无可奈何的选择。加之房租上涨、员工薪资增加等,使得经营成本迅速攀升,出现倒闭就是很正常的现象。
约束与自我约束才是硬道理
关于健身企业该如何摆脱危机,北京帕思倍利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子辉认为,主要是要进行资源整合,发挥优势资源能量,改善劣势资源,从影响经营的资金链、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下手,然后再实现俱乐部的再造。其中首先是确保信誉,并保证不再关门,使俱乐部不会“失去聆听”,发挥品牌余热来赢得大批会员,是度过风险应该用的第一招。
作为高端而系统庞大的健身会所,转型、重新塑造产品很难,在问及青鸟健身目前经营状况和下一步计划时,青鸟健身公司工作人员以公司现在整个战略还没有完全调整好为由拒绝了《法人》记者的采访。
调查显示,健身行业是拥有资源最多,但是浪费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一般会所每年拥有的会员量达上千人,而大型会所的会员人数则可能超万,健身需要持续锻炼。国外的俱乐部续费率达到60%、70%,有些会员会跟着会所一辈子。在健身行业营销渠道中,60%的利润来自会员续费和会员推荐。但是我国现在的健身俱乐部,更注重短期的会员量和资金流而忽视了这些。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健身会所与其他企业一样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重视会所全面风险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现在的健身行业,市场需求在变,人的需求在变,竞争风险在增加。对于经营者来说,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健身行业是一个有技术有文化有服务、门槛很高的行业,只有立足会员、立足市场、立足员工,实现会所价值,健身俱乐部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提高自己的风险预测、风险应对能力也至关重要。
对于此类企业,主管部门最需要做的是事前准入审查和经营中重大事项监管公开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在经营中监管公开方面,要定期检查经营状况,遇有不能持续经营,甚至公司内部可能影响经营稳定的股东变更等行为,都要及时公布;当出现违规现象时,没收账户资金保障消费者权益。否则,这里很多的猫腻都不为人所知。当然,市场的调节是主要,经营也必然有风险,要把握好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只应约束那些无良商家,对正常的经营不当造成的风险,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有消息表明,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已经将预付费式经营纳入草案。专家建议,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草案还没有出台前,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制度,由相关部委或国务院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做法制定相关办法,这样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更好地规范相关市场秩序,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消费者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