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质疑统计数据真实性 记账员讲述数据背后故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9:50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河南商报记者王俊伟
不少公开数据的真实性往往都被怀疑。昨日,有媒体总结披露,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也再次引发争论,有网友直斥:“数据都不知道哪儿来的!”
不过,在我们身边,“隐藏着”一些“心细”的邻居,他们会把每天的每一笔收支都记录下来,并把它交给政府的统计部门。
正是依靠这些基础数据,国家和地方才得以计算、公布每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
账要细
花五毛钱给自行车充气也得入账
“1斤生菜,1.5元;1斤上海青,2.5元;1斤面条,1.7元;2个馒头,1.0元;1人理发,6.0元;2人乘出租车,28元;8斤无籽西瓜,6.4元。”
这是郑州市三院社区张海涛一家7月21日的全部开支。
张海涛和爱人赵佩荣,均已70多岁。三年前,他们家从郑州市所有社区的常住户中被统计部门随机抽取出来,成为城镇住户收支调查的“记账户”。
孩子没和老两口一起住,他们家也就两口人。
在赵佩荣看来,每天记账,“这是个政治任务,一定得记好”。她说:“每次出门,我都带个小本,或者带一张纸,买的啥东西,买了多少斤,一共多少钱,我都得一笔一笔记清楚,不然光忘,回来之后,我再誊到记账本上。”
赵佩荣说:“有时候人家卖菜的问我,你是在记啥?还有人给你报销?”说完,老人自己笑了,“就连孩子们回来吃顿饭,我们也得记录上。”
在赵佩荣家的账本上,“本月非家庭人口在家用餐”和“本月家庭人口在外用餐”都有记录,按要求,要用不同数量的“正”字来显示,就像是选举中的读票。她家的记账本显示,从7月21日至29日,包括孩子们在内的“非家庭人口”总共在她家用餐11人次。
张海涛说:“我每次出来花钱买了啥,吃碗烩面多少钱,回来一定得记住报给她(女主人赵佩荣),想想统计局这些数字,来得真不容易。”
这个社区另外一位记账户、58岁的李迎建说,她家的记账本上,最小的一笔开支,是她有一次给自行车充气,“打一次气,五毛钱,就这也得记上。”
人要稳
记账员万不得已不能“放鸽子”
更不容易的是,这些记账户一旦被抽中,中途绝不能轻易更换而放了统计部门的“鸽子”。
“那得上报给郑州城调队,再上报给河南调查总队,只有总队同意,才能换户。”郑州市管城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社调队副队长牛晓燕说,这是为了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代表性。
赵佩荣曾经很想让统计部门把自家撤换掉。她爱人张海涛在今年3月被诊断为胃癌。“我们半个月在家,另外半个月需要住院治疗。”赵佩荣说,“这样我们记账就变得很困难,如果不是社区里再三做工作,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就是给再多钱,我也不能记下去了。”
赵佩荣说的“钱”,是统计部门发给记账户们的补贴。说起来真不多,原来每户每月仅补贴20元,从去年开始,每月发30元。
郑州市陇海马路街道陇一社区的刘炜说:“答应记账的,肯定不是冲着钱去的,我觉得国家让咱记账,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搜集信心、决策依据这十六个字,所以答应了就要认真记,也希望统计部门能认真分析这些记账本,从这里面了解群众的收入状况、基本生活水平。”
在郑州市管城区,总共100个记账户中,今年不得已换掉的,也就寥寥几户,也都是因为拆迁或搬家,离开了统计部门抽中的“样本框”,只有1户,无论如何做工作,就是不愿意再记下去了。
而替补进来的记账户,则必须满足3项最基本的条件:“与换掉的记账户人口一样,收入接近,必须在统计部门的样本框内。”
面要全
记账户高、中、低收入的都有
记账户可不是很随意选的,而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科学方法,在郑州市所有社区中进行随机等距抽样。
从198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3年都会在全国搞一次“大样本调查”,了解住户的家庭收入、消费等情况,并由此建立一个“大样本框”。而最终的记账户,要从这个大样本框里按照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抽取,抽取前,还要按家庭收入的高低进行排序,做到高、中、低收入全覆盖。
记账户还分为“国家点调查户”和“地方点调查户”,目前郑州市的记账户总共有600户,其中国家户400户,地方户200户。
然而,并不是所有被抽取到的记账户都乐意“效劳”,30元的补贴,也被记账户一致认为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据了解,不愿意记账、嫌麻烦的城镇住户在被抽中的群体里比例还是很高的,有的地方甚至达到四成。
统计调查部门不会强制任何住户接受这样的“任务”,毕竟,只有记账户乐意配合、愿意记账,数据才会更接近真实。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如何提高被调查者配合的积极性,确实是个难题。
据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刚开始做入户调查时,调查人员只需跟“单位”联系,“单位”再往下安排“任务”就行了。
而现在,除了劝说,或许更需要一些激励办法——不管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
就在近期,国家统计局正在搞一个活动,让全国统计调查部门遴选、上报“共和国记账人”,宣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正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记账户看统计
别人工资咋涨的,真不清楚
可能比咱多吧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国家和省、市公布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这些数据一般都在持续上涨。
统计显示,2010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7元,比上年增长10.4%,比“十五”末的10640元增加了8257元,平均每年增加1651.4元。
对这些长期增长的数据,有不少人“不信”,觉得“和自己的收入水平不符”,甚至怀疑国家的统计部门“杜撰数据,根本没有调查过”。
每个月都向统计部门报送“账单”的记账户们,是怎么看这些数据的呢?
郑州市城东路办事处郑汴社区的徐春明说:“别的记账户怎么记的,咱不敢说,咱自己消费了啥就记啥呗。”至于收入,她说:“我这几年涨过两次工资吧,我爱人的工资也就一千多块钱,别人怎么涨的,真不清楚,可能比咱多吧。”
郑州市三院社区的张海涛觉得,“那么多记账户里,很难保证所有人都把一笔一笔的开支记得很清楚,还有收入,我估计那些有灰色收入的人不会都记上吧?”
统计部门也坦承,记账户对记账的态度和认真程度肯定不一样,一般记得细的,一个月下来会记录100多笔开支,如果仅记了三四十项支出,那基本断定是没认真记。
记着注意到,在郑州某区调查队的统计中,这种非正常状态的记账户屈指可数。
事实上,这些数据要想做到十分精确,是很难的。统计部门也在不断想办法让数字尽量接近实际,比如今年,郑州市的记账户开始使用网络或手机记账,数据同步传输至统计部门,实现实时监控。记账数据只有做到“办事处录入”、“区、市、省三级审核”,完全无误之后才能上报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