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涨价5%或暂缓食用油企业成本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23:06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牛尚

  此次金龙鱼等品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企业而言仅略减轻亏损困境,缓和企业的成本压力。由于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势必有所下降,所以油脂企业通过此次涨价带来的利润增长有限。

  8月4日,油脂主力期价小幅低开低走。豆油主力1205合约跌98点,收于10278元/吨;棕榈油主力1205合约跌110点,收于9142元/吨;菜油主力1201合约涨90点,收于10548元/吨。

  “从时间上看,目前油脂市场需求并没有启动,消费不足或将抑制油脂的上行空间。” 光大期货分析师曹丰向粮油市场报记者分析说,国内油脂市场较为低迷,不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处于观望状态。此外,在政策舆论压力之下,油脂期货涨幅受限。

  食用油真要涨价了

  同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一位官员称,中国食用油生产商可以自主定价,驳斥了媒体报导的“限价令”一说。

  此前,食用油巨头——金龙油宣布其豆油、菜油、食用调和油自8月1日开始全面提价5%时,已有8个多月时间未涨价了。自去年底以来,由于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价格倒挂局面持续至今,倒挂价格最高已达1000元/吨,这已给油脂加工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据益海嘉里母公司丰益国际5月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和中国为应对通胀而采取的价格稳定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该公司第一季度销量被动增长,但利润却减少。其小包装粮油产品销量同比增加32%,但是税前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21%,为3680万美元。

  从媒体报道看,目前除北京等少数地区金龙油价格有所上调外,其他地区价格还未变动,但一位接近益海嘉里的人士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这次价格上调会在8月12日之前全部调整到位。

  有观点认为,此次由食用油龙头企业带头涨价,无疑给了其他食用油品牌跟风涨价的机会。

    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表示,进入8月食用油将迎来中秋销售旺季,团购也将启动,价格倒挂将让食用油企业多卖多亏,最后可能出现断货。他认为由于长时间限价,为弥补以前的亏损,其他食用油品牌跟涨可能性极高。

  中粮集团的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旗下食品油品牌福临门也正在考虑涨价事宜,具体比例应该与金龙鱼类似。

  “目前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有关部门只能接受食用油企业小幅上调价格。小包装提价5%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亏平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过对于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来说,由于管理和生产成本较高,这一涨幅可能略微显小。

  8月4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表示,中国食用油零售市场可以承受5%的涨价幅度,但不清楚是否所有大型加工企业的涨价幅度都会在这个水平。

  食用油企涨价主要是受成本推动。“如果此次金龙鱼等品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企业而言仅略减轻亏损困境,缓和企业的成本压力。”曹丰向粮油市场报记者分析说,近期油价上涨的力量不会太强。因为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势必有所下降,所以油脂企业通过此次涨价带来的利润增长有限。

  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6月份CPI同比上涨6.4%,提前“破六”。多家机构也给出了7月CPI的预测,预计高位运行的局面在7、8月份还将维持。

  “因此下半年物价调控压力仍大。如果油脂过度上涨,国家仍将通过释放储备等一些手段来调控市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国内大豆减产增压

  7月份养殖价值继续走高,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从目前存栏量来看,不论是生猪还是能繁母猪都出现了持续回暖趋势,存栏量的上升对饲料需求将是利好的。

  因此,饲料企业对豆粕的采购周期逐渐放长,增加了近期豆粕的走货量,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7月份均稳步走高。

  “目前,豆粕价格在走高,这也缓解了一些压榨企业的压力。但以目前国内大豆价格来看,市场不活跃,国储连续流拍。”一位期货公司油料分析师表示,只有靠下游终端消费价格提升,才能促进国内大豆市场的正常运转,达到产销共赢。

  原材料大豆价格一直处于震荡阶段,但在持续的价格低迷影响下,“大豆种植面积大幅缩减,这已预示了下半年大豆市场供给吃紧。” 曹丰称。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经司结束全国农业考察,结果显示大豆耕种面积急剧减少。据其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减少,比上年减少1000万亩,相对于2009年更是减少2000万亩。因此,我国大豆全年供给量将会在去年145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对此,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国产大豆危机将再次显现,油脂加工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将进一步提升。

  由于国产大豆的豆蛋白很高,一些外省的企业会到该省采购大豆做豆类食品及豆蛋白,所以黑龙江大豆有三成销到外省。

  据了解,黑龙江油脂企业加工大豆能力约为1400万吨,但当地大豆丰产时仅为700万吨。所以,王小语强调,大豆减产将会对本地有很大的影响,特别会造成企业因原料不足而阶段性开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豆、豆油进口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国内需求强劲。中国大豆的年度需求量预计将在5500万吨左右,因此约有4000多万吨的供需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

  据了解,8月4日,9月船期南美进口豆油到岸价1332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10770元/吨,较上日涨188元/吨;8月船期马来西亚24度进口棕榈油到岸价1216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9794元/吨,较上日涨3元/吨。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较2009年大幅增加1225万吨,其中进口美豆224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1%。预计今年我国大豆进口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总量仍高达5100万吨,其中进口美豆估计为2500万吨。

  随着国产大豆数量的不断缩减,国内大豆价格追随国际豆价尤其是美豆价格而动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下半年国内油脂消费和养殖业的启动等也会提升大豆进口需求,为美豆期价提供潜在的上涨动力。曹丰表示,“如果届时美国或者南美等大豆主产国自身产量出现减少,那么我国的大豆刚性进口量将会产生较为有力的利多支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