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同样是评级机构 怎会相差这么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23:55 来源: 《理财周刊》

  最近,先是全球最权威的评级机构标普破天荒地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到AA+。紧接着,唯一一家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大公却给了近来灰头土脸的铁道部AAA的无风险长期信用级别,这无疑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理财周刊》:

  同样是评级机构 怎会相差这么大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世界上谁的信用最高?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习以为常地认为是拥有金融和军事双霸权的美国。可直到今天我们发现,迟迟走不出经济泥潭的美国充其量只是一只“纸老虎”,其信用评级不过AA+,真正最有信用的其实是我们的“铁老大”。

  评级结果出人意料

  就在近期,全球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一。从纽约到伦敦,从上海到香港,全球主要股市一片哀鸿。原因就是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在8月5日破天荒地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级下调为AA+,评级展望为负面。AAA意味着几乎没有还债风险,因此融资成本最为低廉。过去70多年中,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一直都是AAA,此次美债评级下调说明标普认为美国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不足,这也会导致美国国债的利率上升,从而引发了市场的高度恐慌。

  8月8日,作为降低美国评级的连带举措,标普又对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美国政府支持机构的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同时将存款信托公司、国家证券清算公司、固定收益清算公司和期权清算公司的评级也同步下调至AA+。

  然而就在国内投资者为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导致股市大幅下挫而忧心忡忡的同一天,中国唯一一家本土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的一份投资报告却把投资者给逗乐了——8月8日,铁道部以5.55%的利率发行了3个月期的超短期融资券。而它的发行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综合评定,铁道部的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为AAA级。

  此前,大公国际公布了中国首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大公2010五十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大公国际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也就是说,铁道部的信用评级超过了中国的国家信用。

  大公国际还是“打工国际”?

  近来,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铁道部在公信力上早已大打折扣,成为众矢之的。就在此时,居然有一家评级机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铁道部的信用提高到中国国家信用之上,这一新闻一经公布,便迅速在微博(http://weibo.com)上炸开了锅。许多网民都把矛头转向了大公国际,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这个玩笑开大了,哥看了都笑不拢嘴了什么叫做天方夜谭,这就叫。”“大公国际今后改名叫‘打工国际’算了,专门为铁道部打工。”“今后干脆让干脆铁道部、大公国际,再加上达芬奇和红十字会,组建一个联合公司。铁道部负责技术,大公国际做市场宣传,达芬奇当销售员,红十字会募集资金,绝配。”“只要有市场,别说三A,就是五A也能评出来。说不定哪天大公还会给中国红十字会评个三A,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资深财经评论员李光一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信用高于国家信用并非没有先例。比如这次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政府的主权债务评级后,全美就有4家公司(微软、埃克森美孚、强生和薪酬服务公司)的债务评级超过了美国政府,达到了AAA。但这些公司和铁道部明显不同,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这次把铁道部的信用评级评得这么高,我觉得主要是为了降低铁道部的融资成本。因为评级越是高,铁道部相对支付的利息就越低,借钱的成本就越低。从这个角度讲,大公多多少少是帮了铁道部的忙了。”李光一说道。

  市场反映大不相同

  尽管铁道部债券取得了高过中国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可市场似乎并不认可,其借债成本还是在逐步上升。招标结果显示,铁道部此次3个月期超短融的中标利率为5.55%。而二级市场上铁道部90天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利率为5.20%。同时财政部代表地方政府在同一天发行的200亿元五年期债务利率为4.12%。可见铁道部的融资成本还是高过了中国政府。

  李光一解释说,信用评级对市场交易产生影响,最终取决于评级机构本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多大。如果像这次铁道部这样,市场实际利率反应和评级结果有很大出入,就说明这个评级机构的评级没有被市场认可。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并非市场第一次不买大公国际的账。早在去年11月,大公国际就已经把美国信用等级下调至A+,且对美国国家信用等级的初次评定也只是AA。(今年8月3日,又将美债评级从A+下调至A)。

  尽管大公的预见十分准确,而且比标普“先知先觉”达9个月之久,但当时这份报告却丝毫没有引起全球投资者的注意,甚至对国内投资市场也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最可惜的是,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大公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动甚至都没有动摇过中国政府继续购买美债的决心。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此次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到AA+后,却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地震,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黄金价格则再创新高,许多人开始担心这是否会成为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乃至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标普的这一举动,甚至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遭到了奥巴马总统的愤怒反击。

  之所以同为评级机构,市场反响天差地别,关键还是“公信力”三个字。李光一表示,大公国际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国家希望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评级的声音,评级的话语权不能总是让美国人霸占。但从发出声音到这个声音被全世界认可,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通过不断的评级来树立自己公信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标普等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都用了超过百年的时间,因此大公国际还有很长的培植公信力的道路要走。而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上,铁道部本就是一个新闻的火药桶,不管你对铁道部评级有多高的公平性、合理性,给公众留下的观感终究是不太好的,因此专业和非专业的质疑也要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多。

  “你现在虽然做成了铁道部的生意,但却支付了极高的信用代价,这个代价恐怕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李光一总结道。

  相关链接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现状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最初的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清理整顿,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

  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同年,新华财经(美国控制)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股权,实现了直接控股。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普也正在与上海新世纪展开战略合作。唯有大公国际尚未被外资入股或控股。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即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 它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以下三家:

  标准普尔

  由亨利·普尔先生于1860年创立。标准普尔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标准普尔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其中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已经分别成为全球股市表现和美国投资组合指数的基准。该公司同时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如今拥有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分布在19个国家。

  穆迪

  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惠誉国际

  1913年由约翰·惠誉创办,是“三大”中唯一具有欧资背景的国际评级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在全球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100多名分析师。迄今惠誉国际已完成160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评级,1000多家企业评级及1400个地方政府评级,以及全球78%的结构融资和7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