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对冲基金出手做多 国际米价年内或涨两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1:16 来源: 深圳商报

  全球对冲基金出手做多,泰国政府高价收购

  深圳商报记者 高 峥  

  受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新任总理英拉的新政影响,即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本国米农手中收购大米,分析人士预测,作为全球最主要粮食品种的大米价格将在年内上涨20%以上。

  同时,近期美国官方统计显示,考虑到恶劣天气对美国农作物的影响,对冲基金正在加大对农产品的做多头寸。

  市场人士认为,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升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短期或许比黄金更抗通胀。

  泰国新政或推高通胀

  近日,泰国新任总理英拉上台后承诺,泰国政府将以每吨1.5万泰铢(约合502美元)的价格收购稻谷,高于目前每吨约9900泰铢的市场价。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大米新政很可能将提高占全球大米消费总量达87%的亚洲国家的大米价格。

  目前,受泰国新大米政策带来的出口下滑的影响,越南大米的出口量超过了泰国米的出口量。

  彭博最新调查显示,业界人士预计,到今年底,泰国100%B级大米的价格将达每吨750美元,这相对于半个月前的预期高出了50美元,即市场人士认为,到年底大米价格可能再上涨22%。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8月24日,泰国基准的100%B级大米价格上涨了6%,每吨价格达617美元,创出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据美国农业部预计,受天气因素带来的产量降低影响,美国明年的大米出口可能也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这也将推高大米价格。

  美林证券经济学家日前表示,大米价格高企将给亚洲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荷兰合作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食品在亚洲各国通胀指数中平均占比超过30%,传统主食大米价格的上涨无疑将进一步推高亚洲国家的通胀水平。

  对冲基金做多头寸大增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商和出口国,受恶劣天气影响,美国的农作物减产,这导致农产品价格被一致看好,并呈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据美国官方统计显示,对冲基金等近期对农产品尤其是玉米、大豆和棉花等的做多头寸已上升到了自5月初以来的最高头寸,截至8月23日的一周里,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在11种主要农产品期货、期权上的净多头仓位增加了15%,至77.7万手左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糙米期货今年已累计上涨了21%。

  有市场人士认为,农产品比黄金还要抗通胀。对此,中证期货的分析师刘建表示,农产品和黄金都抗通胀,具体哪个更抗通胀,要分阶段分析。

  “现阶段若以1~2个月为期限,我认为农产品比黄金要强,因为黄金目前的比价有些高。但是如果拉长一些时段,比如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我还是更看好黄金。”刘建表示。

  刘建分析,农产品受基本面的影响较大,像现在基于减产等因素的大幅上涨,具有其他商品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农产品的基本面往往很简单,基本是天气、季节性因素及供给因素,不像能源,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也不像金属,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而黄金的基本面是全球经济,所以黄金上涨,背后的因素往往也更大。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蒋毅认为,目前农产品在基本面上的确凸显了利多支撑,加上资金的流入推高了农产品价格。但农产品价格关系民生,太低不行,太高也不行,同时其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故体现出的价格特点大多是区间震荡格局。这在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解释为有较强的抗通胀性,其实不然,这是跟其商品属性和阶段性的金融属性有关。

  瑞达期货分析师徐志谋表示,对冲基金这几年对商品的热度一直不减。然而,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具有保质期,且消费属于刚性需求。所以,他认为,农产品并不比黄金更能抗通胀。“特别在中国,大宗粮食属于国家管制,只可能有节奏地上涨,难以大幅上涨。”他说。

  深圳米价温和上涨

  昨日,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布吉农批市场的米档经营者。规模最大、经营各类大米批发的刘老板告诉记者,近期深圳米价总体上呈温和上涨态势。作为一个老道的米品经营者,他认为大米长期看涨,但受国家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涨速不会很快。上涨过程会是有节奏地小幅温和上涨。

  他介绍,近期主要的米种,像泰国米、长颗粒南方米、圆颗粒东北米等均有一定幅度涨价。涨幅区间在3%~8%之间,高端米平均涨幅在3%左右,低端米的涨幅在5%左右,而部分单一紧缺品种的涨幅最大,在7%~8%之间。

  以25公斤装的金轮香米为例,大约10天前的批发价格是225元每袋,现在是235元,涨了10元,涨幅4.6%。而中档东北米,10天前是120元/50斤,现在的价格是123元,涨幅为2.4%。

  刘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大米货源供应充足,消费者的心态也很平稳。

  此前,8月中旬的公开报道显示,进入8月,布吉农批部分中低档东北大米及个别泰国米出现小幅上涨,环比上月上涨幅度约2%~4%左右。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8月12日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以来,全国大米价格涨势明显。与6月11日相比,8月12日,籼米、粳米价格分别上涨2.9%、2.3%。全国籼米、粳米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8月12日同比分别上涨21.7%、13.2%。据商务部2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8月15日至2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大米上涨了0.3%。

  相关 报道

  全年粮食产量

  料达1万亿斤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近日指出,夏粮、早稻的丰收,为实现全年1万亿斤粮食预期目标开了个好头。

  尽管自然灾害频发,2011年中国早稻总产量仍然增产4.5%。国家统计局8月30日公布,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726万吨,比2010年增产143万吨。早稻单产也有所增加。2011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697公斤,比2010年每公顷增加290公斤,增幅为5.4%。

  但发改委同时提醒,实现农业稳定增产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强。虽然夏粮、早稻获得丰收,但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后期还存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稳定秋粮生产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综 合)

  美国玉米大豆

  期价继续冲高

  受美国中西部旱情延续、基金大规模买盘、利好外部市场等因素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当地时间29日继续冲高。

  当日,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上涨3美分,收于每蒲式耳7.7美元,涨幅为0.4%。大豆11月合约上涨23.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14.47美元,涨幅为1.7%。不过,小麦12月合约下跌2美分,收于每蒲式耳7.95美元,跌幅为0.3%。

  本月2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讲话中并未提及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却暗示美联储在必要时会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这对当日的市场风险偏好有明显提振,股市、大宗商品等高风险市场行情集体走高,为农产品市场奠定利好基调。(新华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