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土地市场 出让地块体量缩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10:28 来源: 新闻晨报文/郭玉良 中房信土地测评中心总经理
■调控政策下上海土地市场出让策略谋求转变
■中小体量地块成交明显增加,降低了上海经营性用地的平均门槛
■中小体量地块的推出有利于扩大拿地企业覆盖面,同时能保证一定的溢价率
■上海土地市场出让策略的转变有利于维持上海总体相对较高的地价
近三个月,受央行年内上调6次准备金、3次利率及扩大存款准备缴存范围的累积效应,市场资金面显得空前的紧张,房地产开发企业出手拿地更是慎之又慎。
在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今年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下降成为必然,同时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又是政府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平衡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地速度与保证经营性用地的成交率,避免流标率大幅上升成为上海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CRIC统计研究发现,最近三个月,上海土地市场在弱势中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出让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交地块的平均总建面积呈逐月下降态势,即成交地块的体量有明显的下降。
据CRIC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7~9月,上海市成交的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总建面积为10.7万平方米、9.4万平米和9.2万平方米,若剔除保障性住房用地,上海经营性用地成交的总建面积平均值为12.4万平方米、10.1万平方米和7.9万平方米,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可见,上海成交的经营性用地的体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次,成交地块体量的下降意味着成交总价亦有明显回落,有利于降低地块的成交门槛。
据CRIC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7~9月,上海市成交的经营性用地的平均地价为3.9亿元、3.8亿元和3.0亿元,若剔除保障性住房用地,上海经营性用地成交地价的平均值为5.3亿元、6.2亿元和4.4亿元,总体仍呈下降态势。
再次,中小体量甚至是袖珍型地块的推出有利于扩大客户层,降低最低的成交门槛。
据CRIC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7~9月,在剔除保障性住房用地后,上海市成交的经营性用地最低总价门槛为483万元、1152万元和5850万元,且基本都是商服用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季度,上海市溢价率最高的地块基本都是中小体量的地块,意味着低门槛地块的争夺反而较为激烈。
最后,中小体量经营性用地的上市有利于保持全市楼板价处于相对高位。
据CRIC监测的数据显示:2011年7~9月,上海市成交的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楼板价为3647元/平方米、4037元/平方米和3258元/平方米,若剔除保障性住房用地,上海经营性用地成交的平均楼板价为5052元/平方米、6184元/平方米和5543元/平方米,弱势中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
综上所述,在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上海市土地市场出让的特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往大体量高总价的“地王”基本消失,而中小体量地块的成交则呈明显增加,政府通过减少地块体量大小来降低总价门槛,从而扩大拿地的客户层,提高地块的溢价率,降低上海土地市场整体的流标率,以期在弱势中保持相对较高的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