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议论纷纷 人民币国际化之途不明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4:34 来源: 新世纪周刊当务之急是调整汇率政策实现收支平衡,其次是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转为价格调控,然后才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 本刊记者 张环宇 | 文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随着在跨境结算中被更加广泛使用,以及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国际化乃至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上,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近期结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中,针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提出不同的政策目标。其中,中国提出的行动计划是,加强社保体系,增加家庭收入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增强汇率的灵活性以反映经济基本面,并逐渐放缓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不可避免要直面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任务。但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做出这种决定愈发艰难。
11月1日至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共同发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及人民币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与会的政界人士和学者,就国际货币体系和人民币未来角色等问题展开讨论。
“特里芬”困境
“二战”结束前夕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此举虽然确立了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地位,但也带来了诸多隐患。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预言,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必将崩溃。其理由在于,美元承担了维系储备和贸易结算以及保持美元币值的双重任务。
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而欲维系美元对黄金的官价,保持币值稳定,美国又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双重任务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就已埋下隐患。由此,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也就备显急迫。
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独大的形势将延续,还是创造超主权货币,亦或是多元化货币格局?
“创造超主权货币,这是人类理想境界,但做起来比较困难。最可能的情景,就是多元储备货币体系。过去十几年间,这样的变化已经在发生。”巴克莱资本亚洲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称。
然而,对于人民币来说,国际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看来,当前,从美元占主导地位出发,支持欧元的稳定,有序推进特别提款权(SDR)改革十分重要。但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相比较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更加紧迫的是如何度过欧债危机,恢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状态。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一段很长的过程,也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其决定因素是经济实力,而非主观愿望。”刘鹤称,目前对人民币的需求主要还是区域型、贸易型的结算,要演变成像美、日、英一样的货币,中国要走的路很长。
“不要预计几年、十几年就取得像美元这样的地位。”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说。货币国际化的实现模式不尽相同,比如美元通过全球性制度安排,马克和日元则分别是经济变化和市场需要的产物,但在国际化初期,多数货币均出现了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重逆差。人民币想要国际化,也必然要承受这种变化。
政府对出口行业的担忧,可能会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由于中国的制造业重要性远高于金融业,考虑到制造业竞争力会受到影响,中国很可能不情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经济教授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看来,多数货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并不受本国居民欢迎,不论美元、马克还是日元,都或多或少遭遇本土势力的反对,要消除这种恐惧,无疑需要时间。
与本币升值一样,对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改革操之过急的担忧也同样存在。这会令决策层在做出相关决定时异常谨慎。“如果人民币显著升值,美国的储蓄将会增加,减少从中国进口,更多出口,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速,这是好事。但到底怎样实现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Robert Rubin)认为,中美两国均存在迫切的结构性调整需要,在此过程中,均会面临不同形式的利益受损,而这肯定会给政策调整带来诸多阻碍。
次序之辩
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上,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激进者认为,彻底开放资本账户是人民币国际化必要的前提。保守者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循序渐进,从贸易结算、区域性货币开始,最终才能水到渠成。尽管在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下,针对具体步骤的顺序存在较大分歧,但对于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并无分歧。
在弗兰克尔看来,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规模,市场对货币的信心和金融市场的深度。尽管人民币已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初始形态,但仍不足以在短期内对美元地位进行挑战,特别是在市场深度方面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鼓励在境外使用人民币,却尚未开始取消对资本流入或流出的限制,甚至基本还没有开始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这可不是什么常规模式。”弗兰克尔称。
虽然对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呼声十分强烈,反对的声音也同样存在。“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对美国来说适用。但此刻中国的经济结构,仍需要政府管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指出,对中国经济而言,虽可能朝着放开资本账户的方向努力,但绝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很可能选择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改革,其中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发展、提高贸易企业国际定价权等。在此过程中,仍应继续保持有效的资本管制。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与资本项目自由化相互配合,但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何帆称。
他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在于调整汇率政策实现收支平衡,其次是实现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利率市场化,而后才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到现在为止,央行不提国际化,提的是跨境结算。市场需要什么,中央不要阻挡什么,这是第一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地是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并防止纯粹的虚拟经济,“第二步就是要有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可以是在境外,即香港离岸中心,也可以是境内,比如最近开放的银行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