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编辑部说事:少数派的文化传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23:1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关于《少数》。明年我将进入不惑之年,基于我对中国诗坛的不满,想创办一本体现自我认知的诗歌、文学、艺术杂志,关注“潜伏”、“边缘”、“民族”、“新锐”,名为《少数》,却不确定在当下的中国、民间刊物众多的环境下有无意义。”不久前的一个下午,“70后”的“深圳诗人太阿”发布了一则个人微博(http://weibo.com)。消息一经发出, “诗歌大佬、翻译名家、地产英雄、网络草民”等鼓励、追随、质疑乃至慷慨解囊。

  这是一个对自我认知的咨询还是一个少数人寻找共鸣的信号?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就是这样一则简单的消息,在当今纷繁复杂的都市文化圈中吹响了一声“少数派”的号角。

  这是一个异数吗?12月11日上午10点,“50后”的著名作家郑渊洁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原定1小时的签售,由于读者太多,延长到下午4点。据现场读者称,等待郑渊洁签名的队伍从中关村图书大厦5层排到1层,以至于在郑渊洁签售6小时后,书店不得不通过停止售书的方式结束签售。

  一个是诗歌,一个是童话,在穿越、奇幻、官场文化横行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热烈的市场?在这样一个“80后”“90后”读者占据了主流阅读市场的时代,一个“少数派”对诗歌的怀念和童话故事旺盛的生命力再一次引起了“不沉默的大多数人”的强烈反思,原因何在?

  在许多30岁到50岁的人记忆当中,诗歌、童话似乎已经是件遥远的事情,只在偶尔提起时候发出一些唏嘘的感慨,更多的则是早已忘记了那些曾经熟悉的情怀,忘却了那些奠定过自己人生态度和初始认知的共鸣。

  当然,现在的人也在读书、写作,但现在的人更多的是为提升技能而充电,为自我投资甚至是为个人功利而写作。相信童话具有浪漫诗歌情怀的人越来越少,抱着与其浪费时间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还不如读点升官发财的书学点实惠的想法的人却越来越多。

  自2009年我国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是当下流行的实用主义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中那些能够培养人们理解生命的深刻,能让人“立命”的文化精神?譬如张载“关学”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

  前几天有学者提及李健吾先生的《终条山的传说》,有后进青年学子踊跃发言称,“李健吾的厚黑学深刻影响了自己”。这不仅再次印证了“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这一真理,实际上也代表了当下一部分青年人追逐的文化传承。

  从1992年开始我国提出“文化创意”,这二十年来,官场文化、功利实用文化的“创意”已经在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今天,“太阿”和“皮皮鲁”的读者们对诗歌、对童话的呐喊其实才是我们悠久历史中最需要传承的文化核心。我们说,大多数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少数表明的将是一种立场和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传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