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峰会财政契约设想被指难解市场近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5:51 来源: 《财经》杂志

   欧盟峰会提出的“财政契约”设想,只能用以规避未来的危机,短期内,市场仍期待欧洲央行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2月9日,当英国首相卡梅伦伸出手准备与法国总统萨科齐握手致意时,后者视而不见地走过,留下一脸尴尬的卡梅伦。

  当天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元区17个国家和其他6个非欧元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修改《里斯本条约》,以共同强化财政纪律。然而,卡梅伦却要求对英国金融业施以特殊照顾,使其不受修约后欧盟金融服务监管的影响。法德等国拒绝了这一要求,并被迫放弃修约,转而在欧盟体制外订立了一个政府间“财政契约”。而时至今日,英国也是欧盟27国中唯一反对加入该契约的国家。

  英国的选择深化了其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裂痕。《经济学人》杂志形容,英国的决定就像是和欧盟走上了离婚之路一般。法德两国是修约的主要推手。萨科齐会后声称,“那些不想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权利对欧元区的运作指指点点。”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我不相信卡梅伦的心真和我们一起上了谈判桌。”

  成为众矢之的的卡梅伦则强调,他为维护英国金融业的利益作了一个痛苦的抉择。伦敦金融城里支持卡梅伦的声音固然不小,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此举弊大于利,伦敦面临着在欧洲经济版图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梅尔 (Thomas Mayer)告诉《财经》记者,卡梅伦的决定可能使英国失去在欧盟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更难以在欧盟中保护自身利益。

  英欧分歧

  按照目前的设想,欧盟新的“财政契约”计划于明年3月起草,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契约将要求签约国的结构性赤字和累积公共债务余额分别不超过各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和60%,并将这一系列规定写入该国的宪法。签约国一旦违反财政纪律,欧盟将启动针对相应国家的“准自动惩罚”机制,除非多数成员国反对。此外,签约国还将在金融监管、税收、就业等方面协调政策。

  让欧盟介入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契合了德国应对本轮欧债危机的思路。本次峰会前夕,《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德国外交部工作文件,就提出在欧洲稳定机制(ESM)框架下实践这一思路。该文件建议,任何受益于ESM项目的国家若违反财政纪律,欧盟就有权在该国议会中否决其政府的预算草案;更进一步地,如果受援国不能满足ESM的援助条件,欧盟有权强制其接受包括具体减赤方案在内的预算计划。

  较之上述文件,本次峰会提出的“财政契约”看似放宽了欧盟介入的前提条件,不再局限于ESM的受援国。

  无休止地为陷入财政困境的欧盟成员国提供帮助,是德国最大的担心,也是其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始终奉行审慎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允许欧盟介入成员国的财政政策,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德国的忧虑。

  会后,默克尔就表示,“财政契约”设想是朝着建设财政联盟迈出的重要一步。

  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也撰文表示,这样的改革安排,将足以解决欧债危机。

  “财政契约”设想力推欧盟财政一体化,直指本轮债务危机的根源,这一点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德国最古老私人银行——布伦伯格(Berenberg)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对《财经》记者评价说,就财政结构性改革而言,欧元区已经远远地走在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前头。

  不过,身处欧元区之外的英国却批评称,“财政契约”设想改变了欧盟的本质——在强化欧元区的同时,没有提出任何强化欧盟这一单一市场的措施作为平衡。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人的首要关切。卡梅伦在峰会期间,就将维护欧盟单一市场的开放和保护英国金融服务业作为修约或另立新约的前提条件。除了保持监管独立,卡梅伦提出,希望欧盟银行业管理局总部永远落户伦敦,并要求新的协议对英国做出些技术性让步,例如允许其设定比欧元区更高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等。

  伦敦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特殊地位,是卡梅伦政府不惜昂贵的政治代价,坚持己见的主要原因。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利息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日成交量在1.4万亿美元左右,占全世界交易量的46%。另据英国金融业游说团体The City U.K。统计,金融服务业贡献了全国GDP的10%,税收的11%。此外,英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全国拥有251家外国银行。咨询机构Z/Yen在今年9月的调查则表明,伦敦是多数受访者心中的顶级金融中心,在法律、税收、生活条件等方面,伦敦胜过了纽约和香港;而因欧债危机的影响,法兰克福和巴黎的排名却较往年有所下滑。

  尽管卡梅伦坚称英国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却没有在其他26国成员中获得有力支持。

  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强硬地表示,“无法接受”卡梅伦的提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些欧盟官员表示,卡梅伦的要求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将引起其他成员国跟进,要求针对本国的特别安排。

  卡梅伦的决定不仅让英国在欧盟内部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也让自己饱受国内在野党的批评,联合政府副首相克莱格也批评卡梅伦让英国陷入孤立。

  但《泰晤士报》委托民调公司Populus做的调查却显示,近六成英国民众支持卡梅伦的决定,只有1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

  自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后,英国的欧洲政策就一直在摇摆。英国拒绝参加欧元区,拒绝加入区域签证安排,在司法互助安排上也只愿意提供有限合作。

  不过,和梅尔等经济学家认为英国此举将最终损害其经济利益的看法不同,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英国此举的政治影响大于经济影响。

  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巴格蒂尼(Gustavo Bagattini)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不加入新的协议,英国也还是欧盟这一统一市场的成员,因此就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而言,卡梅伦的决定不会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市场反应审慎

  对“财政契约”设想而言,英国的反对更多是一个政治障碍,更大的麻烦来自市场的反应。

  霍尔格·施密丁表示,“更好的财政纪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方案只能用以避免未来的财政危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峰会成果是否足以使现有危机免于失控。”

  市场的回答很审慎,甚至近乎悲观。

  12月5日,峰会前三天,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欧元区15个成员国的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加大了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

  12月12日,欧盟峰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惠誉发表声明称,尚未看到完整的危机解决方案,而“完整解决方案的缺失已经给欧元区信用评级增加了短期压力”,“这表明欧债危机将在2012年甚至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各个层面中蔓延,直到区域有能力支撑起广泛的经济复苏”。

  而穆迪近日也表示,由于此次欧盟峰会未能提出“决定性的政策措施”,穆迪将重新评估所有欧盟国家的信用等级。

  峰会结束后,意大利财政部首次发售的70亿欧元一年期国债利率高达5.952%,接近上月同类公债6.087%的历史最高利率。11月意大利十年期国债利率曾超过7%的警戒线。12月9日,峰会结束当天,同类国债的利率跌至4.21%,但12月12日——峰会结束后的首个交易日——即反弹到6.57%,与德国国债利率的差距扩大为4.5个百分点。

  梅尔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预言,意大利2012年1月发行新国债前,其利率可能再度飙高。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财政契约”这一中长期解决方案是远水难解近渴,对短期内控制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升级,没有太多用处。

  本次峰会在提出“财政契约”设想的同时,也在短期救助机制上做了一些改进。

  各国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2000亿欧元,据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其中1500亿欧元将来自欧元区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德法将分别出资396亿欧元和292亿欧元,剩下的500亿欧元将来自非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其中英国将承担259亿欧元。

  此外,ESM生效日期将由原定的2013年7月提前至2012年7月,各国还将于明年3月决定是否扩容ESM资金池。

  然而,这些举措显然不是市场所期待的根本性变革。

  霍尔格·施密丁对《财经》记者表示,欧债危机的根源是全球市场彻底地丧失了对欧元区自救能力的信心;而要想避免债务危机在2012年进一步恶化,欧洲央行(ECB)需要认识到,它必须采取一些更有力的行动以应对欧元区通缩性暴跌(a deflationary collapse)的风险。

  他继而分析称,在美国和英国,联储和央行购买的主权债务和抵押债券约占两国GDP的18%,但ECB的相应数据只是3%。这也正是欧元区在平均年度赤字水平低于美英两国的情况下爆发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在ECB更强力介入前, 我们无法对未来感到自在。”

  法国巴黎银行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ECB仍有大幅增持债券的空间,但它并没有作出在解决欧债危机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承诺,这一点让市场忧虑。

  但德国一直反对ECB在二级市场上大规模购买陷入困境的国家国债,或者发行欧元债券。德国声称,ECB应保持其独立性,欧盟各国不应将自身的政治愿望强加给ECB。

  《财经》记者近日接触了多位德国政府和智库人士,他们均没有正面回答扩大ECB介入力度是否是有效的短期手段问题,而更喜欢强调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或严格财政纪律等手段。

  近来不少德国分析机构调低了明年的增长预期,例如,德国工商业协会联合会(DIHK)就预计,明年德国的GDP增长率将由今年的3%下降为1%,进出口增长率将分别由今年的9%和8.5%下降为4%和5%。这使得部分德国经济界人士在ECB应如何介入欧债问题上变得更加审慎。

  不过,巴格蒂尼表示,ECB不应该等待太久,因为如果ECB不更改目前的债券购买政策,“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再次看到标普调降欧元区其他成员的信用等级”。

  【作者:《财经》记者 蔡婷贻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