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日开启金融合作窗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18:57 来源: 上海国资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前夕,野田的来访使中日关系日趋回暖。此次访问的众多议题中,最大的亮点则是中日之间的金融合作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晓翠

  2011年11月25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正式访华,这是其就任首相以来的首次访华,也是民主党执政后日本首相首次访问中国。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前夕,野田的来访使中日关系日趋回暖。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中,中日领导人就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朝鲜半岛问题等进行了磋商,而众多议题中,最大的亮点则是中日之间的金融合作。

  就在野田访华的当晚,中国央行即发布消息称,为支持中日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中日领导人同意加强两国金融市场合作,鼓励两国之间的金融交易,并初步探讨了日本洽购中国国债一事。

  具体的合作领域包括: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支持发展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市场、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私营部门在海外市场发展人民币和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中日金融市场发展联合工作组”。另外,双方同意加快“10+3”财经合作,包括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框架下引入区域危机预防功能以及进一步加强危机解决机制。

  各方立场:微妙的利益格局

  日本之所以选择在此时提出金融合作的事项,或许有些迫于无奈。2011年,日本经历了强烈地震海啸的灾难、福岛核电站事故和灾后重建,在一系列内忧的打击下,本已疲软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其当前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 200%的红线;而随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美元走软,日本的外汇储备也面临资金缩水的风险。数据显示,日本持有9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占日本外汇储备的70%左右。

  “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也有分散风险的考量。”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表示,而如能通过购买中国国债此举吸引中国增持日本国债,亦将缓解日本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国际关系方面,美国和韩国近日来的一系列动作也促使了这一协议的达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美国积极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谈判以及中韩之间的FTA(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中日金融合作的“诱因”。

  “整个利益格局非常微妙。”孙立坚表示,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美国非常主动地推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TPP。表明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强烈感觉到其未来经济的增长要借助于亚洲的制造业,借助于亚洲的高储蓄和潜在市场,所以美国希望渗透到亚洲来,在亚洲制订美国的游戏规则。

  而日本马上宣布加入TPP多边谈判,也希望依靠TPP来摆脱目前经济低迷的状态,分享亚太经济增长的果实。

  但亚洲另一大经济体韩国却并没有如此急迫,在与美国和欧盟达成FTA之后,韩国与中国之间签订FTA的意愿强烈。

  “日本非常清楚,日本是一个外向型非常明显的国家,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要撇开中国谈经济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韩国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之后,日本着急了,并且意识到如对中国的战略不加修正的话,可能会在整个局势中被边缘化。要是没有韩中加紧推进FTA的刺激,日本就不会这么着急。”

  此次野田访华期间,日中韩FTA谈判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日双方就尽早取得中日韩投资协定有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争取于明年较早时段启动日中韩FTA谈判,达成一致。

  而实际上,如果没有TPP,中国与日本的金融合作或许也不会这么快就达成。“在美国试图通过TPP主导亚太经济格局之后,中国意识到,亚洲是未来战略的重盘棋,在亚洲战略中中国不积极推动合作,很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拉拢日韩也是我们制衡美国必须要下的一盘棋。”孙立坚表示。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则认为,中国想要继续在“东盟+3”的框架下推动各方合作,希望亚洲国家能够相对抱团,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互相支持,维持货币稳定,虽然美国在谋求进入亚洲,但中国不会让TPP架空“东盟+3”的协议。

  人民币与日元计价:减少贸易成本

  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则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2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0.2%。而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两国大约60%的贸易交易都是以美元结算。

  “最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继续使用美元来计价的话,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挤压;另外,在进行贸易决算时,先要把大量的资金汇到美国进行结算,再汇到本国,无形当中让美国的金融企业赚到了一大笔手续费,还不用承担风险,因此,如果能省去兑换美元的中间环节,贸易成本就将大大降低。”陈言说。

  而随着人民币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通行,以及日本的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以人民币和日元计价也就成了中日双方贸易合作的利益共同点。

  在本次达成的中日金融合作协议中,中日双方明确表示,将便利人民币与日元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以降低两国进出口商的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同时日本将向中国大陆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包括投向日本企业在华附属机构。

  以人民币和日元计价对两国的贸易来说是互益的,但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减少贸易成本、规避风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和日本开始不再依靠美国的金融条件展开贸易,这将减少美国在亚洲或者中日之间的影响。”陈言表示。

  购买中国国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野田首相访华前夕,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曾向日本媒体透露,日本可能最多会购入约100亿美元规模、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目前,日本当局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而具体的购买数额并没有确定。

  但即使是100亿美元的规模,相对于日本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说,也只是小数目。而中国从2005年开始购买日本国债,2010年前7个月,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已达274亿美元。

  对于中日两国间不对等的金融关系,曾经担任日本财务大臣的野田佳彦曾表示“深感奇怪”。在其上任后不久,购买中国国债一事便提上了日程。

  根据中国央行的公告显示,日本企业将在东京和其他海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在中国大陆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日本财务省官员在野田访华期间也表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

  金融危机之后,马来西亚、韩国、俄罗斯等国逐渐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购买了中国国债,日本将成为G7国家中第一个在外汇储备里持有人民币的国家,此举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表示,一旦人民币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可以更多地流向国际市场,并为人民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日本能够帮助中国建立人民币债券的离岸市场,这些都将会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但在孙立坚看来,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可能只是一种探路。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并不表明中国国债进入日本的储备资产,很可能只是短期持有,因为人民币并不是国际货币,不具备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的硬条件,所以日本持有人民币应该只是出于资本运作的目的,日本认为人民币还有升值的空间。

  而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货币的国际化有三大标准,包括该货币在世界投资和结算的贸易中的比例、储备资产的比例以及是否具有定价(记账)功能,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当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拥有广泛的投资渠道,汇率实现市场化,并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孙立坚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