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葛俊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提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0:34 来源: 新浪财经

  光明集团副总裁 葛俊杰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比较快,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6.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由于发展情况良好,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无疑是减弱了,但实际上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在沉淀、累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整体改革的进程。

  这些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权结构存在缺陷,行政性干预难以避免,导致经营战略多变,无法形成累积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结构仍然占相当大比例,“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下,外部制约不强,体制内有形无形的行政性干预很难避免,企业战略决策难以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一方面,大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依然很传统,无论是董事会、监事会还是经理层的成员,大多是上级主管部门一纸公文决定去留,有意无意迎合上级意图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会带有政绩目标的烙印;而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升迁、轮岗等变动频繁,后任领导为树立自身威信习惯于将以前的发展战略推倒重来,导致企业资源投入浪费,无法形成累积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为达到某些政策目标常常会借助国有企业这只便利的“看得见的手”,而国有企业由于产权结构缺陷及体制局限,并没有太多凭借拒绝承担这些政策性任务。

  二是法人治理结构过于复杂,有效性不强,容易形成内耗。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既延续了传统体制的一些特点,又糅合了欧陆、英美等不同模式的特点,既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也有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等。在机构设置过于复杂的同时,对各个机构权责关系和运作规范的制度规定又过于粗疏简单,存在不少交叉、模糊地带,比如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在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方面的权责,董事长、总经理在日常管理中的边界,等等。同时,由于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甚至整个班子都是由上级任命,对上级负责,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链条,最终整个管理团队的良好运作更多是靠党性、靠觉悟、靠个人能力和水平来维持,而不是靠制度来保证。因此,整个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种复杂关系往往剪不断、理还乱,容易形成内耗,效率不高。

  三是文化和理念相对滞后,企业管理水平和软实力有待提高。这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熟,纵向比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横向与国际一流企业比,差距还十分明显。这里边主要是文化和理念滞后的问题。比如,全面预算管理是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很多国有企业也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但是实践起来走样的居多,普遍把越多超过预算指标看作越成功,至于预算管理科学预测、严格执行的核心要求则不放在心上。又比如,国有企业出现问题后查找原因,十有七八是无视制度、违规操作,而不是缺乏制度和规则,这反映了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尊重规则、严守制度的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

  对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打造多元化、股份制公司,尽量保持领导团队的稳定性和经营战略的持续性。

  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结构,尽量减少国有独资企业数量,竞争性的国有控股公司积极引入有话语权的战略投资者(尽量避免形式上的“国有多元”、“体制内多元”),能够上市的尽量整体上市。在多元化、开放性的产权结构下,淡化国有企业的色彩,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强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功能,强化多元股东的制约,弱化行政性影响,尽量保持核心领导团队的稳定性和经营战略的持续性,真正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实事求是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区别企业领导人员与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

  从有效性的角度,根据企业性质、规模、产业特点、发展阶段以及领导人员个性特点等因素,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简化企业法人治理模式的配置,积极探索CEO、外部董事长等制度安排,使法人治理真实符合企业的阶段性和运营管控的需要。同时,创新国有企业干部管理方法,探索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猎头等市场方式进行选聘。市场化选聘的人员逐步做到激励市场化,强激励与强约束相匹配。日常管理上应区别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与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文件制定谨慎套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照执行”,更多宽容企业领导人员的个性,营造企业领导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减少各种不必要的会议和行政活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出境管理的规定进行简化调整等。

  3、强化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软实力。

  鼓励国有企业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抓好管控机制建设,促进管理提升。支持国有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将尊重规则、严守制度等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严格对员工的日常管理,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引导员工全心投入本职工作,提高企业发展效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