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应该向安大略学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15:04 来源: 《能源》

  将电网系统以智能的方式打破森严壁垒,引进年轻与想象的智慧,使之成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商业创新平台,这是安省能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之一。

  文 | 本刊记者范珊珊

  当飞机在黄昏时刻缓缓降落在多伦多机场的时候,14个小时的旅行倦意顿时消失。透过窗口向外望去,夕阳下的天际极为迷人。走出机场,坐上前往酒店的车,抬头的刹那间看到了不远处一台伫立在机场附近的巨型风机,缓慢地转着。

  不同于中国内蒙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风机的大场面,这支装机容量约为1.5MW的风机显得较为孤独。前往市中心的路上,司机不断向我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当从安大略湖旁经过时,他兴奋地单手握着方向盘,指着外面,大声喊道:“快看,快看!”

  起初,我不能理解司机对于安大略湖的这种自豪之情。在一周的行程即将结束之时,我似乎明白了。在安大略省这个短暂的历史河流中,其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离不开安大略湖。从能源的角度,安大略湖丰富的水资源与风资源是安大略省能源供给的主力军。

  在这片巨大的水域中,安省人不但从中享受着扑面而来的蔚蓝与纯净,也收获了必不可少的能源。也许,正是这种习以为常的纯净,让麦坚迪政府的去煤计划赢得了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3月上旬,安大略省经济发展与创新厅邀请全世界7个国家的记者前往安大略省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采访,《能源》杂志记者也在受邀之列。主办方为此次活动定下的主题是“智能电网参观之旅”,然而在听了无数的报告后,发现每一次的报告主题都与清洁能源密切相关。在我这个东方人看来,安大略省政府对外宣称的2014年放弃煤电计划更像是一场环保主义极端行为——作为加拿大最发达的经济体,当局希冀通过一场彻头彻尾的绿色革命,以此来取悦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选民,并由此成为全球绿色能源的示范和主导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安大略省政府强调清洁的能源结构,但其并非过多的依赖风电、太阳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在安大略省,鲜有看到成片的风机以及太阳能板,在靠近人群居住的社区旁,往往能看到单只风机,而光伏面板更为少见。

  和中国大规模开发风电场以及太阳能电站方式不同的是,安大略省倾向于分散化的开发模式,其可能并不需要并入电网。而智能电网的应用,让光伏组件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将自发电力传入电网中。如此看来,安大略省政府的清洁战略并非不能实现,虽然目标看似不切实际,但实施过程却极为谨慎。

  相比加拿大,在中国新能源发展进程中,并网已成为首要问题。在各种会议场合,专家、运营商、制造商都会提及限电,无法入网的问题。而在安大略省,这一问题并不突出。

  得益于其分散的发展方式、智能电网的双向传输功能等,对安省的电网公司来说,并网并不复杂,他们也不需要建设大规模、长距离的输电线路,现实情况是很多输电线路显得极为陈旧。运达风电总工程师叶杭冶不久前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大规模输电线路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加拿大地广人稀、住宅不密集,所以智能电网实现双向传输也更为简单。”

  也许,在这一点上,安省对于我们来说,借鉴意义不大,毕竟他们人口少,资源分布也较为合理。

  值得深思的是,其在电网发展中的创新活力令人惊叹。记者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参观单位都是智能电网的相关运营商、设备商。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感应系统、智能电表技术介绍中,有种感觉极为明显,各个企业只专注于研发的某一领域的创新。比如SPARQ 仅关注微型逆变器,Survalent Technology专注于智能电网实时管理系统等。同时,有的技术看起来极难以商业化、有些玩票意味,但是组织者依然自豪地把他们展现出来。

  在多伦多,有一家名为Hydrostor的公司,从其公司名称看大概可以猜出它是研发储能技术的,可是它并不是电池储能,而是将压缩的空气作为储能介质。以风能为例,夜间用电低谷期风机发出的电,通过输电线路运送到一个近海平台,而后进入水下传输线路,电力压缩大气进入水下预先布置好的气球状的装置内;当用电高峰期来临时,利用水压将空气挤出从而产生电力运回到输电线路。

  听起来,这是个看似简单且具有想象力的创新,而其中的原理极为复杂。Hydrostor公司总裁卡梅隆·刘易斯兴奋地向外来者介绍他的技术,声称已经开始在安大略湖水下进行试验。会议结束后,他只身一人步行离开,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创业阶段的“小老板”。

  从Hydrostor公司乃至这位形单影只的总裁身上,能看到安省绿色革命之下涌动的创新活力与潮流——这种得益于围绕核心企业延展开来的创新现象与意志,在中国并非没有,但依然罕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