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质量门事件的台前幕后:搅局者搅出试金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1:54 来源: 解放日报搅局者意外搅出了“试金石”
——系列“质量门”事件的台前幕后(下)
本报记者 陈玺撼 杨群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迷人眼。
频频爆出的“质量门”,有很大一部分被证实是乌龙事件。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一些吃了“冤枉官司”的相涉部门和企业颇感委屈:水搅浑了,他们忙于解释和自证,即使得到澄清,多多少少还是耗时、费力,甚至伤利益、损名声。
然而记者倒觉得,还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水由清被搅浊,再由浊逐渐恢复澄清,看似回到了原点,实则却有“螺旋式上升”。
无论正当质疑,还是故意抹黑,各种“质量门”除了造成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外,却也是企业、行业和监管部门的“试金石”。不计那些恶意中伤、以讹传讹的例子,近来屡屡发生的“质量门”中,的确也有不少“板子”打在“关键部位”,从而引发行业警醒并整顿、淘汰滥竽充数者,使市场环境更加健康。
地板行业的自发“杀菌”就是受到了安信地板事件的影响。2月份一则网络爆料称安信向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供应大量有毒、劣质地板,经过地毯式的抽送检,全国180份检测报告仅发现一例甲醛释放量超标。虽然安信事件有明显炒作痕迹,但凭检测结果也不能说网络爆料完全是空穴来风。安信事件给了消费者一个集中“发泄”的途径,直接触动了从业者的“神经”。目前,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已牵头整顿地板行业,今年起,企业售出地板时要与消费者签订《产品质量保证书》,而且企业信息、生产及检测设备、产品质检等情况将统一在行业诚信信息平台上备案,供社会监督。
各种“质量门”还“催化”了各种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在此次关于节能灯辐射的争论过程中,人们才发现相关标准存在空白,这也使得各种裹挟着利益目的的暗流有了搅浑水的便利。据悉,我国有关照明电器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防护的国标已完成报批稿并上报国标委,预计今年可以颁布。从这一点上说,“浑水”也“搅”出了好的标准和管理办法,这一池经过了过滤沉淀的水反而愈加清澈。
更重要的是,在“质量门”爆发后,形成声浪的口诛笔伐,虽有过激和误伤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应该看到,以往一些政府部门的办事方式,习惯于“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秉持着“身正不怕影子歪”的理念,没有过多解释说明。而在如今迅捷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各种来自社会各界的发问声,使得各种权力机构和行政部门更加重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设立面向公众的公共关系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作风也从“官僚”转向“服务”。
3月26日,海关总署发布15号公告,却被部分媒体片面误读为 “过去不用交税的进境旅客携带奶粉今后要缴高税了”,这一追求眼球效应的片面解读随后在网络上广为转发,引发轩然大波。这引起了海关总署的高度重视,很快发布正式说明,针对误读作出解释。这虽是一个乌龙事件,却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海关这样的部门对于舆论的重视,也敦促他们更多更及时地解释说明。同样,在“勾兑门”、节能灯辐射超标等事件中,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也在事发当天就迅速介入,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加强检测频次等手段辟清谣言,这些正是政府部门转变作风的积极变化。
“质量门”还唤醒了消费者参与科普学习的热情。不难发现,一系列“质量门”迅速传播的背后,都反映出信息的不对称,即消费者传统消费知识、理念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食品工业有所脱节,比如豆浆“勾兑门”,随着现代餐饮连锁企业的扩张,传统的现磨制售工艺,已不适合实际情况,也缺乏食品安全保障,因此改用中心厨房加工制成豆浆粉再在门店还原,由此却令许多消费者惊呼被“蒙在鼓里”。随着事件的曝光,消费者也终于认识并接受了这种新的食品生产工艺。
与此同时,随着“质量门”的频现,消费者理性保护自己、参与质量安全的监督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记者从市食安办了解到,本市食品安全投诉热线12331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日均接到食品类咨询、投诉和举报约71件,占到了全市食品类投诉举报总量的71.3%。如果消费者人人都能做到“通情达理”,那么搅局者纵使用尽浑身解数,要想搅浑池水也是枉然。
相关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