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息差信贷规模致高利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2 11:00 来源: 《法人》

  银行业暴利与傲慢

  就在去年银根紧缩、小微企业贷款陷入困境的时候,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国银行业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构建和发展草根金融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金融的整体服务能力,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文  高峰

  随着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2011年业绩报告的相继出炉,各大银行在去年都赚得盆满钵满,四大银行的净利润总额达到6301.67亿元,相当于每天赚17.26亿元,继续引领中国上市公司最赚钱的行业。然而,在当前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各行业利润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银行业却保持利润高增长,使近期围绕“银行暴利”的讨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息差信贷规模致高利润

  银行业是否存在暴利争论声未息,四大银行最近公布的业绩数据无疑成为银行业惊人盈利能力的最好证明。作为“全球最赚钱银行”,工商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较上年增长25.6%,蝉联冠军;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去年净利润为1694.39亿元,增速达25.48%;中国银行排名第三,实现净利润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1%;相对利润最少的农业银行,增幅却是四行中最大,同比增长28.5%,并且净利润达1219.56亿元。

  银行业的高利润从何而来?仔细分析四大银行的年报不难发现,利息差仍是银行业最大收入,占其总利润比例的七八成,是其赖以生存的利润来源。农行对利差业务的依赖程度最高,实现利息净收入3071.99亿元,同比增长26.86%,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1.3%。建行和工行利息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6.70%和77.08%,即使是利息收入占比最小的中行也达到了69.5%。

  息差和信贷规模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我国银行业的高盈利。虽然我国的净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在我国的资金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银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贷投放的规模,因此造成当前银行业高盈利。

  有多少人相信银行对暴利的辩解

  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难怪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感叹:“银行业利润太高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引发公众对银行存在暴利的普遍质疑自然也不奇怪。然而,在年报业绩发布之后,几大国有银行却异口同声否认银行存在暴利,引发公众质疑。

  建行副行长庞秀生表示,银行日赚几个亿,好像就是暴利,其实这反映的是经营规模的大小,与利润薄厚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农行行长张云也认为,应该从银行不同周期的利润变化、获得利润的方式、利润成长因素以及银行利润与同业的利润率等方面来看待,通过数据说话,可以得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观点。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暴利这个词在这里更多的带有感情色彩。这是公众对存款负利率、对垄断、对服务的不满,而非一个简单的数量界定。在一个较大的市场经济体内,比较行业的利润高低,不是看资产收益率,也不是看利润增长率,最科学的是比较当期净资产收益率,即资本利得。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2004—2010年,中国银行业资本利得在15%—20%间,远高于老百姓一直诟病的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而2011年资本利得超过20%,只略低于烟草但仍然高于石油。

  银行热衷“傍大款”

  自去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事件所引发的问题一度引起了公众对金融改革的呼声。近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消除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讨论,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普通民众如何才能享受更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为何一直难以解决?

  就在去年银根紧缩,小微企业贷款陷入困境的时候,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国银行业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与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相反的是,在政府和监管部门连续数年督促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性缓解。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放一笔50万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和放一笔5亿元的贷款给大企业,成本是一样的。谁不喜欢发展大客户呢?”即使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所定的贷款利率比大企业要高,但因为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从中可以获得的绝对收益要高很多。

  小微企业融资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抵押担保难。而且,当前小微企业正处于由小到大的艰难盘活期,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

  穷人去存款,富人忙贷款。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同样体现在普通储户身上。越富的人越有信用获得资金,变得越来越富,而普通居民因为没有担保和信用记录,想融资创业和发展,便只会招来银行的白眼。有专家认为,这种金融资源的“冰火两重天”,是制度的不公和程序的歧视,将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建立“草根金融”服务民众

  “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两多两少’的尴尬局面。”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它们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

  此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草根金融”逐步引入金融体系,无疑是对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辜胜阻表示,其最大的突破是打破银行垄断,重构竞争有序的金融生态。

  怎样才能让普通居民享受到除了存款之外的更多金融服务?

  构建和发展草根金融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金融的整体服务能力,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小微企业及个体户、农户是我国的微经济体系,对于微经济体系就应该有专门的草根金融机构为其服务。只有建立起分层次的金融体系对应多层次的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小客户和实体经济服务。

  打破垄断是根本途径

  事实上,造成目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金融体制所决定的,国有银行目前居于金融业的主导地位,金融资源的占有、分配高度集中。目前,在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中,中、农、工、建、交5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超过一半,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二者合计占新增贷款的比例经常在80%以上。

  银行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80%都靠银行贷款,如果银行不贷款,经济增长就会存在困难,但银行业对经济引领的作用没有更好发挥出来。

  目前是打破银行业垄断的最佳时间窗口。现在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大量的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我们也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

  “要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普通民众和实体经济,首先要增加‘毛细血管’。”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首先是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以此来增加中小金融企业发展的动力;第二是要做一些中小融资的创新;第三是鼓励中小企业的资本性融资,增加它的负债能力和强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