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包装饮用水之“洞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20:36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刘末 综合报道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包装饮用水连续三年产量增长率在25%以上,高出全行业三个百分点,2011年市场份额高达41%。伴随着包装饮用水的快速发展,概念推新成为水企重要的市场营销手段之一。矿泉水、能量水、碱性水、纯净水、冰川水、火山岩水、碱性钙离子水……记者近日多方走访,带您一同探寻包装饮用水之“洞天”。

  令消费者困惑的概念

  饮水安全与百姓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但是越来越多的包装饮用水概念却让消费者困惑。“超市里有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泉水等各种标识的饮用水品牌不下十几个,究竟哪一种是最健康的,我还真没弄明白。”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困惑。

  生活中,与张女士有同样感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3月25日,一名正在北京惠新西街物美超市选购商品的中年女士向记者抱怨说,对于货架上各种概念的包装饮用水,她是既不了解其营养价值,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我很少买,也就是在外出时才会买上几瓶。”她说。正在这时,从记者身边走过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毫不犹豫地把两瓶售价不菲的深海泉饮用水放入了购物车。当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这种水的功用和成分时,他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但他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我觉得这种水既然卖得这么贵,对身体肯定有好处。”

  记者注意到,不少饮用水的包装上都标注了各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些品牌的包装上还印有“PH 值成弱碱性有益人体健康”、“世界稀小分子团水”等字样。相较于普通矿泉水,各种概念水的价格较贵。如一瓶500毫升的某品牌苏打水售价8元,雪山矿泉水、深海泉水的售价也不菲,少则三五元,多则六七元,就连蒸馏水的价格也比普通矿泉水高出2元左右。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介绍,当前市场上的包装饮用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另一类是合成水,主要有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目前,纯净水和矿泉水已分别制定了产品标准,而其它各种包装饮用水,由于质量不同,标准不一。

  概念炒作难成就品牌

  繁多概念下的包装饮用水究竟喝了有什么好处?是否如其品牌宣传的那般强大?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叶晓华指出,现在一些厂商只是在概念上炒作,将“高端”和“差异化”概念滥用,高价格并不代表高品质,更多是商家的营销行为,真正高品质的水应该对水源、生产环境、技术、包装等一系列因素有严格的要求。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消费瓶(桶)装饮用水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30%以上,部分人群开始以包装饮用水作为唯一的饮水来源。在这样一个大的产业和市场背景下,安全饮水、健康饮水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频发“抢水”事件,“抢水”已成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词汇,这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水是人类的第一生存需要和健康需要。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赵亚利认为,新的投资者可能会抱有侥幸心理,寄望于靠概念出奇制胜,这样的做法难以成就品牌。

  “企业的产品应秉持科学的理念,滴水穿石是硬道理,赋予水的内涵要简单明了。”赵亚利表示,新资本的进入能够为包装饮用水行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毕竟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市场,容得下大家共赢。

  “面对未来发展,我们依旧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努力让所从事的包装饮用水行业成为健康行业、良心行业,做到企业生产安心,让消费者饮用放心。”赵亚利说。

  据悉,经过滤、灭菌等工艺处理并装在密封容器内可直接饮用的各类包装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饮料通则》(GB1078—2007)。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它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虽然水源不同、口感不同、水处理工艺有所差异,但在补水效果上都是一样的。

  符合安全标准才是最好标尺

  “包装饮用水的概念炒作没有科学依据。”在近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举办“全国健康饮水公益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兼首席顾问葛可佑研究员向记者明确表明了他对包装饮用水企概念推新的看法。

  “有人说纯净水不好,没有营养素;矿泉水好,含有微量元素。”听了记者的这番话,葛可佑表示,纯净水是没有营养素,但喝水主要是为了得到水,不是为了得到营养素,人体的营养素主要靠食物获得。而说矿泉水好,有矿物质,不错,有矿物质好,但它也不是好到靠水中的矿物质就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还是很有限的。

  “还有一个概念是说,碱性食物好,碱性水好。”葛可估指出,这个概念不对。人体应该是酸碱平衡的,水和食物进入到人体,都是通过身体的机能、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一些厂商宣称PH值概念,其实PH值是天然矿泉水的一个特征,并不代表什么引申意义。无论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都不应该成为炒作的材料。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包装饮用水时,要提高甄别意识,谨防上当受骗。不管是矿泉水、矿物质水,还是纯净水,不管它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只有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的水,才是适合饮用的。消费者应当注重产品的品质,而不是被厂家炒作的概念所迷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