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23:39 来源: 中国财经报

  183万人次培训:

  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

  ■ 本报记者 屈涛 白月娥

   如何让财政部门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由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组织的大规模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在其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已成为财政支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来自财政部门的统计表明:2008年以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已累计组织全国约183万人次的村会计、村报账员、村干部、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等参加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27万人次的乡镇财政干部参加了业务技能或综合素质培训,培训总人数达到210万人次。

   截至2011年底,以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为主体的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已经在区域上实现了全覆盖。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现了对基层财政干部‘一竿子插到底’的大规模培训,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宣传效果:一方面把国家和本地区的相关政策‘摊在桌面’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看明白,另一方面把执行政策的实施步骤‘落在纸上’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会操作,确保了政策执行不走样。”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红薇说。

  顶层设计

   总结三年来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刘红薇认为,财政基层培训始终站在财政政策宣传贯彻的基层交汇点,紧 紧抓住财政支农政策的受益人——广大的农村干部、财会人员、农民群众和财政支农政策的一线执行者——乡镇财政干部,开展财政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的双向培训,使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财政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心知肚明”,同时使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了财政“两基”建设,有效增强了财政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为贯彻落实中央“三农”精神,财政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陆续出台,支农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资金首次突破万亿元,高达10408.6亿元。

   如此巨额的资金如何才能落实到位、监管到位?据统计,我国财政干部职工中有近80%是县及以下的基层财政干部;具体到乡镇一级,这一比重也达到近40%。不难看出,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是整个财政干部队伍的基石,是最直接的财政政策的落实者,他们的工作好坏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切身利益。

   “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把政策‘读懂吃透’,按规定认真核实每户每人的补贴标准,并采集、汇总、核实大量的基础信息数据,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各项支农政策;同时,乡镇财政干部还担负着工作环节最末端最直接的财政资金监管任务。”在4月10日举办的全国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会议上,刘红薇表示。

   鉴于农村基层干部和乡镇财政干部肩负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他们的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特别是对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迫切需要提高,财政、财会业务知识急需补充、更新和完善,而有针对性的、专业的业务和素质培训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

   考虑到基层干部在财政“两基”建设以及服务“三农”方面的重要作用,财政部于2008年年底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一场由财政部统一部署的全国大规模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2009年,全国部分地区稳步开展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试点和推广工作,全年培训35万人;2010年,全面推进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全年培训85万人并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以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为主体的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已经在区域上实现了全覆盖,全年培训80万人,保持了稳定适度的培训规模。

  辐射基层

   “财政基层培训既是一项艰巨、繁重、长期的任务,又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协调配合的浩大工程。”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李赤说。

   作为此项培训工作的牵头部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与部人事教育司、预算司、国务院综改办等有关单位协调配合,先后举办了财政支农政策师资培训班、民族地区基层财政局长培训班和中央财政94个直接联系点的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搭建起地方与中央上下沟通以及地方之间横向交流的平台,为各地组织开展财政基层培训提供示范。

   “开展基层培训,务必学、研、用三结合,关键在用。”刘红薇指出。

   在教材编写方面,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以教材建设和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对财政基层培训内容的规范和指导。据李赤介绍,2011年,他们发挥财政部基层财政干部教材编审委员会作用,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和培训实际需求,先后审定了9本基层财政干部培训教材,目前有7本教材已正式出版投入使用,受到基层培训单位和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培训方式上,各级财政部门因地制宜,用好财政系统现有的培训资源,同时调动社会资源,实行多部门联动、配合,达到了分工协作、 优势互补、培训多赢的工作目标。

   内蒙古各级财政部门采取“组织部门管干部,农经部门管会计,财政部门负责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教学,保障培训经费”的大协作模式;河北、黑龙江、安徽、广西等地采取以党校为培训基地,与组织、农经等部门联合办班的形式,达到了互利互惠、多方共赢的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各地按需施教、力求实效。江苏省函校针对以往“满堂灌”式培训,将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质量和效果放在首位,历时8个月,形成了“电视教学片+课件+习题”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培训对象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基层干部掌握政策的水平;广东省财政厅更注重连接地气、孵化成果,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麻城村的村干部在参加完财政支农培训后,自觉组织人员对10多年没有整理过的账务进行了一次大清理,追回集体财产3万多元。

   “贴近基层培训需求,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思路、方法、举措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做好培训需求调查,想基层干部所想、急基层干部所急,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刘红薇指出,下一阶段,财政部将立足长远,务求实效,推动财政基层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