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周宁商会吁银行为钢贸商松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1:01 来源: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胡苏敏

  6日中午,兰格钢铁在网站上贴出《周宁上海商会致商业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不到半天,点击量累计达12000次。

  上海钢贸圈是周宁人的天下,但钢贸商们今年的日子很难熬。去年10月以来,中国钢材价格遭遇大跌,客户推迟订单,拖欠货款,银行贷款收紧,钢贸商资金紧张。周宁商会在信中呼吁银行“不做收贷的领跑人”,继续对钢贸商提供“平稳的信贷规模”。至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出公开信,福建周宁县上海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感叹“实在受不了了!”他说,商会在过去几个月中不断与银行、政府相关单位沟通,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周宁上海商会成立于1996年2月,目前有1573家会员企业。据周宁上海钢贸行业初步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目前,融资规模收缩了23%以上,民间资金纷纷从钢贸企业抽身退出,钢贸行业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面临全行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的局面在加剧。

  周宁县地属闽东地区,全县20万人,其中6万人在上海从事钢铁贸易行业,占上海钢贸商的80%。据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统计,钢贸产业2009年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近3%。以宝山、虹口、杨浦交界处的大柏树为例,方圆约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500家钢贸企业,年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是目前为止全球最集中的钢铁贸易交易商圈。

  被“盯紧”的钢贸商

  十几年辉煌,一朝遭遇寒冬。

  4月下旬,银监会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钢贸企业虚构贸易背景的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发生。据国内知名财经媒体报道,该未被公开的通知上说,银监会已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反映部分钢贸企业以钢材市场为融资平台,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企业在骗取银行贷款之后,又变身为投资公司,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甚至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

  这被外界解读为,可能与今年1月的李国清事件直接相关。除夕前,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留下4亿多元未还的贷款“跑路”一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钢贸商“联保互保”的融资模式浮出水面。

  上海杨浦钢贸商会前秘书长黄世益将这种模式概括为:银行每向钢贸商付出一笔贷款,需要有钢材市场的担保、担保公司的担保、户主担保——即彼此的联保互保,及钢材质押。钢贸市场给经营户的融资提供担保,商户支付一定的保证金,银行给商户贷款,也收取一定的保证还款保证金。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赵红军曾撰文表示,这种钢贸融资并非正规融资方式,而是钢贸企业在运营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民间混合融资方式”。

  “钢贸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购买等值或者更多价值的钢材之后再利用钢材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结果以少博多、贷出更多的钱,拿到钱之后,或者去房地产市场搏击获利,或者再从事高利贷获取更高利润。”赵红军道出了钢贸商拿到贷款后去做其他生意的“普遍现象”。

  黄世益说:“银行在做这笔业务中,实际上是没有风险的。有风险的是担保公司、市场。”但赵红军表示:“这个系统赖以运作的条件就是宏观经济运行非常稳健、整个社会的预期相对比较平稳这种相对均衡的状态。”

  显然,眼下,伴随着经济的下滑,以及监管机构的随后介入,这种均衡的状态已经被打破。

  兰格钢铁总经理张婷婷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钢贸商这种联保的模式,不是一个闭环。虽然每个人都是做钢材贸易,但可能你做的是螺纹钢,我做的是板材,不形成闭环产业链。当有人失去诚信时,就会出现危险。

  第一钢市一位不愿具名的钢贸商说:“现在大家都害怕还不上银行的钱。很多人挤兑光所有的现金去还银行的钱,固定资产搁死,车子当掉了,地皮便宜卖掉了。”他说,某大型银行对钢贸业“一刀砍”,把贷款都抽走了,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则开始更严格地审查,每年减少两三成的贷款,即所谓的“压力测试”。

  “过去短贷长投、歌舞升平的年代里,没有居安思危,是我们今天需要补交的学费。”肖志成表示,钢贸商本身确实需要反思。

  已有银行称协商对策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原来由国家计划、统购统销的钢材走向由市场调节和配置,这是上海钢贸产业兴起的第一个撬动点。当时钢贸生意门槛不高,钢贸商就是“搬砖头”,把钢厂的产品卖给终端,只要拿得到钢材就能赚钱。第一批周宁人都是用最原始的方式——骑自行车往工地送钢材,有的甚至屁股骑出了老茧。

  钢贸生意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当。以一车20吨的货物为例,若以钢材价格3000元/吨(早期)计,就是6万元。所以银行贷款对钢贸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一位钢贸商坦言,当初4万亿刺激政策下来,“锦上添花的多,真正雪中送炭的少,就好比当我只有100万,一定会想法儿规划好用在刀口上,但如果天上砸下个馅饼——500万,我可能真的不知道怎么花了。”

  肖志成说,钢贸商的融资链条存在风险确实是事实。“从乡下来把草鞋一脱,开起了宝马、奔驰,你说这正常吗?”

  钢贸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也乐于借钱给钢贸商。一位钢铁行业资深人士直言:“说白了,银行在过去被养刁了!500万的给,让你去做生意。现在情况不妙了,就说钱不给了。那么,过去做得越大的企业,现在亏得越厉害。”

  上述不愿具名的钢贸商打了个比方:银行就是水,有水的时候,吃水10米的大船都能走,现在抽水了,可不就搁浅了嘛?

  “有消息说,部分银行对钢贸的收贷规模达30%-40%,而我们根据自身流动资金、投资建设、债务负债等实际情况,认为底线不能超过25%。”肖志成在接受国内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而有的钢贸商还担心银行会不会进一步收紧至50%-60%,那将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甚至灾难。”

  周宁商会称,去年钢贸行业的银行融资规模达1600亿元,按平均成本15%计算,每年将负担融资成本近250亿元。“担保公司、市场承担了百分之百的银行融资风险,而收益却不足银行收益的十分之一。”公开信中称。

  据肖志成称,在公开信发出后的第二天,沪上一股份制银行的一家支行已经发出回函,称要与钢贸行业坐下来协商对策。

  “与金融办一起

  筹备风险金”

  “我们正在号召所有的钢贸商,坚守诚信。”谈到至关重要的“应对措施”,肖志成说,“商会正与上海金融办一起筹备‘风险金’,由各个钢材市场出钱,政府也会出一些。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跟银行讲,由商会出一部分风险金支持该企业,但请银行不要完全把贷款收回去。”

  根据6月6日发布的《周宁上海商会告全体会员书》,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曾安排时间听周宁商会会长周华瑞的汇报。据业内资深人士称,周宁商会与上海金融办、银监局等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黄亮对早报记者表示,该协会三个月前开始与中国银行合作,为协会副会长、理事单位级别的单位办理信用卡,副会长单位的授信额度为100万元,理事单位额度有50万元、60万元不等。“第一批已经发出来了,但也有审批不合格的。”黄亮说。

  在大部分钢贸商想办法过冬的同时,较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酝酿转型。

  五角场一家钢贸公司的老板对早报记者表示:“只能转型啊,现在我们在做统购分销,通过整合各地的资源,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做大做强,这样才有资本和上游钢厂谈判。”目前钢价已持续下跌近2个月,上月底虽有小幅上涨,仍难改钢厂出厂价格和市场价格“倒挂”的诡异现象,钢贸商也损失惨重。

  据某财经媒体报道,同样限于利润困境的钢厂,在与中间商的合作中仍处于强势地位,在初期收取保证金后,如贸易商将定额钢材销售完毕则年底结余给予30-50元/吨的补贴,如卖不掉,则保证金全数纳入囊中。有贸易商指出,仅上海地区的中间商,2011年一年为钢厂买单的数额就将近100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