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机构榜单:武汉入列1.5线城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17:34 来源: 《新楚商》
封面故事
《新楚商》:排行榜中看武汉
策划 | 执行 《新楚商》杂志 编辑部
刚看到武汉入列1.5线城市的消息时,很多人还以为是恶搞。1.5线是个什么概念,比2多出了0.5?
后来看到这是一家跨国机构制定出来的严肃榜单,就觉得更可乐了,外国人还真是深谙国情。
为城市划线,是绝对的中国特色。有谁听说巴黎、纽约是一线城市,休斯顿、墨尔本是二线城市,而菲尼克斯、普利茅斯是三线城市?但是中国只有“北上广”才是一线城市,全国人民都知道。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人们很清楚“一线”包含的优越感与大都会范儿,“二线”一词包含的遗憾与局限性;至于“三线”这个词,很多人都认为它含有轻视和乡土气息。
1.5这个新名词出来后,认可与不认可的都有。中部唯一的1.5线,成为了武汉的谈资,更有执政者不失时机地展示更大的追求——早日再拿掉一个0.5,争做一线城市。
我们常常怀念历史上武汉在中国的地位,辉煌时期的说法,是“架乎津门,直追沪上”。变成1.5线城市之后,眼看着前面就只有北上广了。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除了“线”以外,还能怎样区分和衡量城市?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观察城市?外界怎么看武汉?更量化的城市序列里,武汉被摆在了什么位置?
一个指标很难评价一座城。GDP太拜金,城市综合竞争力又太空泛。于是,我们选择了排行榜,通过榜单看武汉。
这年月,形形色色亦庄亦谐的榜单层出不穷。比如十大畸形城市武汉第8,十大吹牛城市武汉第4,白领烦恼指数排行武汉第1,11大女光棍城市武汉第3。但即使是这些民间自发排序,不具有很强权威性的榜单,也代表了外界观察武汉的一种视角。
对排行榜一词比较正统的解释是,对某一相关同类事物的客观实力的反映,带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性质。
排顺序,论座次,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有了竞争,还没结果。有高低前后,因此才引来各种批评。但在我们看来,对城市进行排名,本身可以促进竞争,或者为将来的竞争提供参照系、提供“动力”。
我们选择通过排行榜看武汉,不同于官方统计机构注重数据化的排名,也不同于科研机构注重对城市进行比较研究,而是希望借助榜单叙事,把所有对武汉的关注与评价进行一次梳理,让外界能更认识武汉,让武汉更看清武汉。
近年来,武汉的执政者采取了很多措施,目标无他,只愿城市更美好。文化强市、经济强市、治庸问责、工业倍增、城管革命、两型社会、百姓参事、创优环境、网络问政、幸福规划、交通大建设、倡导武汉精神……一系列动作让人可以看到改善的决心与魄力。
但归根到底,城市是千千万万居民共谋的产物。它不仅是市长的城市、开发商的城市、建筑师的城市,经济学家的城市;还更是工人、知识分子、民间城市保护者、所有居民的城市。
城市策划人王志纲说,城市经营是市长和市场的一场“双人舞”,除了基础设施、产业结构、金融资本、生态环境、文化商业这些指标之外,另一个与城市紧密相联的关键词是幸福。
一座城市能否令她的居民有幸福感,涉及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居住状况、医疗状况,也还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等。
幸福感会来自于热干面配蛋酒、相约三五好友“打晃晃”、但又不仅仅是来自于这些,有学者认为,幸福感最重要的维系,是来自生活的尊严感。
幸福感是个难于测试的概念,然而又是生存避不开的终极概念。有人心向往之的是19世纪的英国庄园,一幅恬淡风景,人们鸡鸭相伴,又能读诗作画;但另一些人又向往繁华,追逐更多。衡量幸福,每个人的标尺都不同;如同对城市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文|王坤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