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眼中的国货与洋品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8:32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郭家霓
最近,在80后身上刮起了一阵国货风,绝大多数国货消费者在消费国货的同时追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抑或享受国货那古老的包装表层下所蕴含的文艺范。用着用着,不免心中升腾起冉冉爱国热情,国货的前世都曾风靡一时,今生大多萧条巷里,鲜为人们所记起。不禁问一句为什么呢?为什么洋货品牌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而我们自己的国货就真的只是货物,流落于巷街,被当做地摊货、廉价货。
什么是国货?现在所说国货与国产定义范围有所不同,国货一般多指人们日常必需的吃穿用。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第一台电视机“熊猫牌”电视机,一直到我十几岁都还没有出过任何问题,而现在不管是“熊猫”还是“黄河”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小时候妈妈身上“百雀羚”的味道依然还在,“万紫千红”的盒子依然姹紫嫣红,现在却只能“苟延残喘”的被小众接受。其实就效果来说一点也不比某些进口品牌差,文化内涵甚至比那些洋货品牌更厚重,可是为什么国外的品牌可以做成国际大品牌,畅销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尊敬,而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却被慢慢挤出本国市场,从此风光不再。
造成洋货吃香,国货萧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国人的消费观念使然。“闭关锁国”之后大量的洋货流入中国市场,当时买的起丝袜,喝的来咖啡就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直至今天这种消费思维仍顽强的延续着。其实真的就几千块人民币一套的护肤品好过我们几十块乃至十几块的国货吗?不然,不少饱受高额“面子工程”消费的消费者已然用自身实验证明便宜的国货更适合本国人民的肤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态导致国货的好些老品牌甚至精品被忽略、被遗忘。
其次,洋货更懂得宣传和包装自己的产品,使人更容易接受;面对国际品牌铺天盖地的宣传营销,国人自然乐于接受,或许真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消费了,只要货品本身质量不是差,加上强力的宣传造势,就会形成消费定式。相反,作为国货本身的自我包装、宣传意识相对落后,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导致其在品牌竞争中一触即溃的重要原因。一部分品牌销声匿迹,一部分品牌被外资收购,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牙膏,以及我们天天见的“大宝”。被并购后依然难逃“雪藏”命运,因为洋货品牌始终懂得保持自己的主品牌占领主流市场的重要意义。
另外,国内生产技术标准和监督体系并不完整,很多国货在质量上比洋货还有一定差距。比如近期经常爆出的奶粉行业丑闻等,恰恰相反,国外品牌却很少出现这些问题,造成消费者对自己的民族品牌失去信心,转而选择国外品牌。
曾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是身份与地位的展现,据说当时内联升制作的一双朝靴卖到白银50两,折合普通家庭两年的开销,绝对称得上是奢侈品牌了。现如今,我们的这些曾经的奢侈品无论是从文化底蕴还是手工艺制作哪一样不符合现在“奢侈品”的考量呢,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比不上那些PRADA、爱马仕更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国货只靠小众的支持是很难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在呼吁国人在理性回归和关注国货的同时,作为国货企业本身也应该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民族品牌意识,在拳拳爱国之情中共进步,同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喜爱我们自己的国货,并最终将民族品牌弘扬为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