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企“出海”屡屡受挫原因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3-25 06:4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日前宣布竞购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股权失利。这是光明集团第四次折戟海外并购,尤其是此次以高出美国通用磨坊约1亿欧元的报价反被对方击败,引起人们愕然。为何光明这样国企背景的企业“走出去”如此艰难?

  负责此次并购事项的光明食品集团董事、财务总监曹晓风公开表示,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光明主要强调了新兴市场的机会,但在其他国际市场发展中,确实未能提出有力的发展规划。

  此外,国有企业的背景也是海外并购中的敏感话题,据曹晓风介绍,在面对法国媒体和政府时,光明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的审批流程。“尽管我们一再解释已获得政府的预批准,但法国各界仍担心政府审批会耗时过长。”此外,曹晓风发现,法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食品企业存有偏见,“我们不断被问到收购优诺是否想窃取法国的技术和品牌。”

  光明的海外并购之路始于2010年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的收购。

  光明先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出价向CSR表达收购意向,但遭到拒绝。紧接着,光明将出价金额提高至17.5亿澳元,可惜最终还是被丰益国际夺走。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等海外并购案中也以失败告终。唯一成功的一起海外并购是去年10月对新西兰信联乳业有限公司51%股份的收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称,光明食品集团屡次海外收购多以不成功告终,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国企背景上。西方国家对中国国企海外收购一直有排斥心理,认为国企都有政府的背景,很容易将收购与政府意图联系起来,此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增资力拓及华为收购3COM和3leaf公司遇阻等,大都与此有关。

  专家建议,在跨国收购上,国企应当讲究策略,按照国际上认同的游戏规则“出牌”。

  首先,在收购过程中要低调,不能给对方咄咄逼人或者志在必得的印象。其次,多元化投资,淡化国企背景。

  不少人士认为,食品行业本身就是竞争十分剧烈的领域。类似光明这样的食品国企,应当在炼好自身基本功后选择“走出去”之路,切不可贸然出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