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光明食品集团第四次折戟 海外并购并非“价高者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3-25 08:53 来源: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上海3月24日电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日前宣布竞购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股权失利。

  这是光明集团第四次折戟海外并购,尤其是此次以高出美国通用磨坊约1亿欧元的报价反被对方击败,引发外界愕然。

  中国政府的审批流程问题

  北京时间22日,此次竞标的结果公布:通用磨坊的竞购价虽只有16亿欧元,低于光明食品集团的17亿欧元报价,但最终还是凭借同优诺的长期合作,以及提高优诺特许经营费等附加条件,获得收购优诺公司51%股权的机会。

  负责此次并购事项的光明食品集团董事、财务总监曹晓风公开称,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光明主要强调了新兴市场的机会,但在其他国际市场发展中,确实未能提出有力的发展规划。

  此外,国有企业的背景也是海外并购中的敏感话题,据曹晓风介绍,在面对法国媒体和政府时,光明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的审批流程。“尽管我们一再解释已获得政府的预批准,但法国各界仍担心政府审批会耗时过长。”此外,曹晓风发现,“我们不断被问到收购优诺是否想窃取法国的技术和品牌。”

  光明的海外并购之路始于2010年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的收购。光明先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出价向CSR表达收购意向,但遭到拒绝。紧接着,光明将出价金额提高至17.5亿澳元,可惜最终还是被丰益国际夺走。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等海外并购案中也以失败告终。唯一成功的一起海外并购是去年10月对新西兰信联乳业有限公司51%股份的收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称,西方国家对中国国企海外收购一直有排斥心理,很容易将收购与政府意图联系起来,此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增资力拓及华为收购3COM和3leaf公司遇阻等,大都与此有关。

  “出牌”时忌讳单打独斗

  专家建议,在跨国收购上,国企应当讲究策略,按照国际上认同的游戏规则“出牌”。

  首先,在收购过程中要低调,不能给对方咄咄逼人或者志在必得的印象。一些央企、国企进行海外收购时,很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企业的高管甚至不时通过国内媒体渲染自己的实力和志在必得的意愿,这恰恰是跨国收购的大忌。光明食品集团在收购澳大利亚CSR糖业公司时,一度提高对澳糖的收购价格至17.5亿澳元,但最终收购计划价格下调至16.8亿澳元。而丰益国际最终正是以17.5亿澳元实现了对澳糖的收购。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王恒岩后来对这起收购案评价称:“我们曾提醒很多中国企业,在交易未达成前,应该保密。价格一旦公开,对手就会以高出一点的价格得手。”

  其次,多元化投资,淡化国企背景。张晖明称,2004年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电脑业务,虽然也遇到类似的阻碍,但最终一些反对者取消了疑虑,因为联想集团自身就是多元化投资结构。而联想为了收购还引进了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来自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三家投资方还为联想吸纳了20家银行提供的5年期6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对于国企来说,通过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进行跨国收购可能会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在优诺案例中,雀巢、通用磨坊等竞购方的背后聚集了包括摩根士丹利、罗斯柴尔德、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在内的跨国投行,而光明一开始单打独斗,后来才组建了一个顾问团队,包括荷兰合作银行、奥睿律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3月1日开始尽职调查工作,但为时已晚。

  张晖明称,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增加并购行为成功的预期,这种对成功概率的判断可能比单纯提供资金更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外部的风险评估,“判断的多元化肯定有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所以,即便本身资本实力很强的企业,在并购中引入金融资本仍有必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