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夏农:以试点方式促服务业发展

2011年05月06日 11:57 来源:《中国投资》

  专访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夏农

  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目的,一是着眼于体制的突破和机制的完善,通过试点经验为全国提供系统的思路;二是着眼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三是着眼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

  文/本刊记者 赵沛楠

  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的今天,服务业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已经开始得到充分显现。作为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主要着力点,“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放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重点的位置上。

  当前服务业的发展与目前体制性矛盾的关联性依旧很大,部分地区依旧存在重二产、轻三产的思想,比如在税收、土地等政策方面,服务业的环境相比工业仍然有很大差距,甚至水价、电价都存在差异。

  此次国家发改委同意37个区域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正是希望以试点方式积极探索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为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环境、开创服务业大发展新局面,不断提供经验。

  “十一五” 服务业

  呈加快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

  《中国投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如何?

  夏农: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重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我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1万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加9.6万亿元,增长近1.3倍。

  其次,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为34.8%,比2005年提高3.5个百分点。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十分突出,2009年服务业吸纳转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合计886万人。

  三是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较快。“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5个门类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8.7%、 16.5 %、 11.3%、9.5%和 8.4 %。

  四是服务业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信增值、动漫网游、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检验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服务、地理信息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服务产业方兴未艾。

  五是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我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2006年入围门槛为年营业收入5.9亿元,2010年入围门槛上升到年营业收入9.9亿元,提高了68%。

  六是服务业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国有文化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服务业税收、价格、收费等方面改革逐步推进,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的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对破解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服务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08年达到538.7亿美元。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但2010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再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中国投资》:“十一五”初期,国家曾对5年间服务业的发展提出设想,但目前来看有关预期量化指标并没有达到,您认为这其中原因何在?目前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夏农:“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43.5%,2010年实际为43.0%,差0.5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5.3%,2010年实际为34.8%,也是差0.5个百分点。

  上述两个预期性指标均未完成以及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的现状,固然有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支持不够、工作薄弱等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对加快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存在着“重二产、轻三产”“重生产制造、轻研发设计、轻营销服务”等观念,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重大作用缺乏认识。

  二是有关政策措施还需要下大气力抓落实。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落实不够,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不够细化,未能形成“政策洼地”效应以引导社会资源向服务业合理集聚。如对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服务产品出口不能退税,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现实要求等。

  三是改革需要加快推进。一些垄断性行业需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一些可由市场提供服务的社会事业,对民营资本开放不够;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些服务领域多头管理和新兴服务领域管理缺位的问题并存;服务业财税、价格等政策需要相应调整等。

  四是服务业基础工作薄弱。服务业综合性研究机构少,人才缺乏,既缺少理论研究,也缺少对各地服务业发展实践的总结提炼,不能有效指导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标准化、统计和法律法规建设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是服务业的组织领导亟待加强。目前各地区基本都建立了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但是在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重点加强服务业薄弱环节等方面的办法不多,限制了作用发挥。

  下一个5年 服务业大发展

  我国已经具备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投资》: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服务业大发展的要求,在您看来,下一个5年中我国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夏农:“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当前世界经济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都孕育着新的突破,我国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增多,有利于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具备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十二五”时期将向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将进一步改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倒逼机制”作用的不断强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明显增强,对生活性服务业提出了新期待。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等新要求,服务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但不可否认,我国服务业发展尚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将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有些生产性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支撑;有些生活性服务业亟待规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要求。

  还有,当前我国服务业的总体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均有待提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现代服务业人才不足,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一些服务业领域深化改革任务相当艰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解决。

  面临复杂多变、贸易保护日益加剧的国际环境,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多,发达国家在生产性服务领域占有明显优势,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服务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阶段特征,力争充分利用这个我国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奠定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试点成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重要举措

  《中国投资》:在这样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国家决定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您认为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夏农: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目的,一是着眼于体制的突破和机制的完善,通过试点经验为全国提供系统的思路;二是着眼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三是着眼于新增长点的形成。

  根据“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确立了以加快发展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而试点工作所承载的则主要是以下几个重要任务。

  一是培育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按照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城镇化发展需要,科学调整服务业空间布局。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引导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辐射集聚效应较强的服务行业合理集聚,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

  二是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依托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物流配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职业培训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促进相关生产服务企业或机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三是创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式。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改造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生活服务性业态和服务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建立相应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行业标准,提高生活服务规范化程度。对具有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但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的中小城市,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活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四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密集的优势,以城带乡、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等服务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立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相结合、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集会展营销、科教推广、体验休闲、绿色环保等多种功能的农业产业化服务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科技推广、专利应用、信息服务、农机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农业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农业专业化服务龙头企业。

  五是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有条件的城市要制定服务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城市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相适宜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探索垄断行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新模式,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发展新兴服务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

  《中国投资》:从申报过程来看,各地对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反响怎样?

  夏农:各地十分重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工作。许多申报地区明确表示,争取试点不仅是为了要一个“试点帽子”,更重要的是把试点当做一次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各地普遍认为,试点过程就是探索服务业发展客观规律的主观努力过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创新发展,切实探索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途径。

  为做好申报工作,许多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研究编制试点方案,有些地区组织考察团专程赴服务业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学习取经,有些地区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试点方案编制,有的还新设立服务业办公室,增加了人员编制。许多省级党委和政府对申报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17个申报试点区域的试点方案是经本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阅批准同意后推荐的。

  对于申报试点的区域,各省级政府均已落实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鼓励类服务业与工业用水、用气同价等政策。各申报区域根据试点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本区域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提速计划和改革创新重点。许多申报试点区域服务业发展提速目标为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许多申报试点区域还提出了一些服务业重点行业、服务业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指标。

  试点方案各具特色

  各地都十分注重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借鉴发展工业经验,在地方权限内促进鼓励类服务业

  《中国投资》:此次37个区域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何特色?

  夏农:由于试点区域客观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服务业基础条件不同,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重点不同,因而服务业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发展模式等也不尽相同。这37个申报试点区域区划类型多,分别是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大型城市主城区、地级市、自治州、县或县级市、产业园区,这些区域基本涵括了我国大多数行政区划。

  从这些区域的情况来看,其试点方案各具特色,发展思路不拘一格。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虽然均是一个区作为试点区域,但这4个区试点思路互不相同,北京石景山区利用首钢搬迁后原厂区和永定河治理契机,将石景山区建设成全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由传统工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上海闸北区利用区内大量老式厂房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天津南开区利用文化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重庆渝中区发挥法律、会计等商务服务基础好的优势,建设商务服务集聚发展示范区。

  杭州市确立了将服务业发展成首位经济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试点“五个一”的思路,力争在商业模式、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郑州市利用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物流、商贸、会展等产业发展。厦门市以提高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重点抓好对台航运物流、海峡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向高端发展。宁波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营销贸易、现代金融等服务产业。

  黄山市重点围绕旅游、徽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寻求突破;桂林市重点围绕生态旅游、商务会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展试点;景德镇市围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实现由“陶瓷制造”向“陶瓷创造”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瓷都”的国际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大理白族自治州提出努力探索3种发展模式,即“精品景区+民族文化+城市品质”“中小企业+金融支撑+特色领域”“生产基地+科技示范+专业市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出围绕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制造业升级,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山西文水县围绕扩大订单农产品范围、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完善流通体系、加强科技服务等重点,实施改革,提高为农业服务的水平。

  试点区域普遍表示,试点要取得“突破”和“示范”效应,就要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为此,各地都十分注重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借鉴发展工业经验,在地方权限内,采取加大财政投入、税收返还、土地供应、价格管理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促进鼓励类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从综合角度加强服务业的统筹协调,许多试点方案都是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服务业相关部门参加会议,统筹考虑服务业发展,反复研究确定的。武汉市江汉区为确保将试点方案明确的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思路落在实处,专门请武汉市规划院一起工作,将产业部局与城市发展空间部局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制定了服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试点工作出现新气象

  各试点区域抓紧细化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分解到年度,落实到责任单位

  《中国投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围绕服务业发展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夏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区域根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试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在去年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绝大多数试点区域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很多是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办事机构。

  二是制定实施细则。各试点区域十分重视试点方案的完善,抓紧细化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分解到年度,落实到责任单位。银川市多方吸纳意见建议,使完善后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获得讨论通过,并随即着手制定试点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责任,分解年度目标任务,促进试点工作整体推进。青岛市根据试点方案,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54项重点改革目标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贵阳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贵阳市督办督查局就2011年贵阳市试点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分解,并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拉萨市以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切入点,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当地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研究制定了《拉萨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五年行动计划》。

  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很多地区加大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资金支持力度。北京石景山区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首年资金金额3亿元,以后逐年增加,并参与设立“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出资2亿元,重点支持西部地区服务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陕西省从今年起每年安排6000万元、西安市政府配套相应资金,支持服务业试点工作。成都市本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在2010年的2亿元基础上,2011年增加到2.6亿元。安徽省从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切块5000万元,重点支持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大项目,扩大融资规模。福州市鼓楼区财政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今后每年按10个百分点增长。青岛市自2011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并设立启动5亿元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南省在预算内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大理州同时配套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四是加强政策支持。例如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与长春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签订了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备忘录,内容主要涉及到土地指标安排、土地出让制度、土地管理机制及专项资金安排等方面。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湖南省衡阳市举办了中国(衡阳)服务业改革发展高级研讨会,邀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试点区域的代表,共商服务业改革发展大计,同时还成功举办了服务业重大项目推介签约会、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城市发展专场晚会,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宣传活动。银川市政府领导同志亲自布置市属党报刊发有关试点的新闻报道,银川电视台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专题,进行了两次电视专访。贵阳市政府召开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通过这种形式努力形成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规划引导

  推动服务业改革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中国投资》:在加快服务业发展方面,国家发改委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相关工作?

  夏农:接下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新的形势,一是重点就加强服务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深化服务业改革、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服务业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

  二是尽快制定出台“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加快发展。一些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相关部门也正在抓紧制定中。

  三是要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举措。加强产业政策指导,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一步研究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经济政策,对鼓励发展的服务行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予以重点支持。

  四是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服务等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健全现代服务业企业制度,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五是加强服务业组织领导和基础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和指导。加强服务业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尽快建立科学、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