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01:15 来源:《中国商人》杂志
口述/张杰贤 中华英才网创始人、前总裁,现为全职招聘网总经理
执笔/本刊记者 王晶
市场使每一个做企业的人
时刻保持警惕
我觉得中国人都缺乏安全感,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悲哀,也是越来越严酷的现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不安全感,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环境中。
我做企业十多年,究竟有没有安全感以前没有考虑过,但仔细一想,不安全感每时每刻都存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公司要生存,所以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到公司要怎样生存,当你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后又要去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只要选择做企业家,就必须得面对竞争的环境。需要思考的是,怎样让自己不被这种环境所压倒,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我记得Intel公司的CEO曾有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书中的内容讲的是“惶者生存”的企业法则,也就是说,一家企业如果时时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他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实际上也是在讲,市场使每一个做企业的人时刻保持警惕,你的竞争对手和同行会时时给你压力,只有保持警惕,才能使自己不断前行,领先于对手。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讲,抛不开的是政策环境,很多都需要借助到政策的优势,同时也有一些打着政府旗号,冒充政府部门的人,利用“政策”谋取利益。企业家在这种环境里自然会有不安全感,从商业环境等方方面面来看这种现象都很明显。但也分为几个层次,一种是做小公司的,无法改变现状,能做成什么样就维持原状,真的有一天被关掉也无所谓;一种是公司有了一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不能轻易关掉的时候,这种只能去适应;还有一种是将自己的企业尽量与政府的政策相互融入。
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去适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移民,对于那些成功企业家来说,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移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财产保护、子女受教育等,对于我来讲,完全理解。
做企业的人有很多睡不着的时候,其实这也是因为有不安全感存在,这个不安全感可能是因为某个关键员工要离职,可能是竞争对手推出了新的产品,也可能是营业额比上个季度有了很大的下降,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家的不安全感,但这所有的因素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他是必须要面对的。同时,选择在中国做企业就等于选择你必须面对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比如,香港的电影人要到大陆合拍电影,就必须符合大陆的电影审查制度。对于我来说,我改变不了这些环境,就只能去适应。
我们是做互联网做人才服务的。互联网领域为什么会有很多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房地产和其他很多行业的企业家来说,互联网企业的财富积累更阳光,他们的发家史大部分都是靠外资,不拿纳税人的钱。但尽管如此,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也是战战兢兢,说不定某天,就因为某些敏感词汇或其他问题出现在网站上,从而导致网站被关闭。
人在各种环境里
都在做选择和取舍
在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原罪”被很多次地提及,但其实如果没有“原罪”,很多企业是做不起来的。但是,今天的企业家必须要具备法律意识,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底线,你需要考虑背后的风险有多大。
吴晓波曾说:“所谓寻找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必须是由你自己的强大而产生。”我不完全赞同他的这句话。作为企业家,如果你的不安全感来自于你的竞争对手,这是你必须面对的,你必须强大。但当不安全感来自于外部你不可控制的东西的时候,你就算想强大也是很困难的,你能做的只能是适应。李书福曾说,做企业就是要听政府的话,政府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书福的真实想法,但我认为李书福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坐到今天的位置,他没有别的办法,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使命在呼唤他,他不能不做。人在各种环境里都是在做选择和取舍,最后决定你应该走到哪条路上去。
外部环境和政策对于做企业很重要,但我不指望这些会很快改变。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环境、经营环境国进民退是很明显的,甚至在互联网领域都如此。一个互联网公司,有上百人在做信息删除,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被娱乐了但却又无能为力。
企业家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单个的个体在整个大环境里其实做不了什么。也有企业家做到一定程度后努力让自己进入到体制内,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每年两会我们都能看到企业家代表提出很多针对企业环境的提案。
在遇到压力或者有不安全感的时候,我喜欢蜗居在家里看电视、听音乐、旅游、爬山、找朋友聊天,做企业的人如果不会很好地管理你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会很容易出问题,身心都会出问题。
我很享受做企业的过程,在工作方面遇到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会把它们扔到一边,当你面对一座高山,要么翻过去,要么改道,一定会有办法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