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2日 04:21 来源:深圳商报
今天,是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发生3周年纪念日。从3年前的那一天开始,“5·12”成为所有华夏儿女心中永远的痛和相伴永远的时间坐标。
仅仅过去了3年,中国人以制度优势、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创造了又一个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
三天前,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向全世界郑重宣布,灾区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支持这一结论的事实是:三年来,中央财政和包括深圳在内的全国各地,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10205亿元。目前,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灾区所有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项目占规划项目的95%,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95%。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了灾前水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基本实现。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民族面对灾难时表现出的坚韧不屈感动,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灾难的无情和无常。汶川大地震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后灾难,甚至也不是最大的灾难。
有人说地球已经调到“震动模式”。这虽然不是一个科学结论,但却不幸得到统计学的某种支持。仅仅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全世界就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震灾难——2009年,洪都拉斯发生里氏7.1级地震,印尼发生里氏7.3级地震,萨摩亚群岛发生里氏8.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2010年,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中国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印尼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所产生的核危机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
这里只是列举了部分里氏7.0级以上的地震,尚没有包括破坏力同样巨大的洪灾、雪灾、旱灾、风灾、火灾和有人为因素的各种矿难等。
当面对巨大灾难时,我们必须理性地承认,人类至今并不具备回天之力。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以更高的理性敬畏灾难,尽最大的努力把灾难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这里,敬畏代表的不是懦弱,而是人类走出“人定胜天”的幼稚后的成熟和聪明。
因为敬畏灾难,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这一奇迹,缘于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虽然一学期只有一次。
因为敬畏灾难,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岛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防震的需要,就算面临里氏9.0级的罕见强震,绝大多数遇难者都死于强烈海啸而非地震本身。
因为敬畏灾难,日本无处不在的避难所,日本人从小接受的强化逃生训练,都成为灾难降临时最有效的利器。
因为敬畏灾难,智利矿井下设施完好的救生舱,让33名矿工在受困69天仍能成功升井逃生。
……
而敬畏的反面,则是自大和侥幸。因为自大,人们会盲目地相信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抵御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灾难。因为侥幸,人们甚至连已经被反复证明过的预防措施也马虎了事。其结果,就是不该有的悲剧每天都在我们身边重演。
“图吉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美好的因子,同时也昭示了国人常常不愿意把事情往坏处想的集体无意识,而这对建立“敬畏灾难”的科学理性精神,却有着极大的阻碍甚至伤害。 在人类仍然只能被动应对巨大灾难的今天,如何学会“敬畏灾难”,如何在对灾难的敬畏中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把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得更科学、更理性、更细致、更扎实、更可操作、更有效,是从各级政府到全体公民都应该慎思敏行的紧迫课题,这也是同样重要的灾后重建。
只有敬畏灾难,我们才能战胜更多的灾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