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美对话:成果斐然又难掩分歧

2011年05月13日 00:35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邵好

   “本次对话成果斐然,中美关系又一次得到深化。”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刘昌明12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轮对话中,中美就事关双方关系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广泛、深入和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对话中,双方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共识和成果。

   对于此次对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评价是:在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指导下,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圆满成功。

  成果斐然

   “圆满成功”的背后是48项务实成果扎实的支撑,特别是双方签署的《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王岐山认为,这一框架明确了两国将开展更大规模、更加紧密、更加广泛的经济合作。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必须要加强战略合作。”刘昌明分析,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两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3,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5。中美经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

   “本次对话有两个亮点,其一,双方在战略对话框架下首次进行了战略安全对话;其二,双方同意启动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刘昌明称,开展战略安全对话表明,中美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是向政治、安全等领域全面扩展,比如,决定年内举行第八次中美反恐磋商,以及海事防务方面的多项成果。

   “启动亚太事务磋商机制,表明中美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与国关系,还会涉及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与发展。”刘昌明说,“美国目前加大了介入亚太事务的力度,中美就亚太问题展开战略磋商,既有规避在亚太地区战略对抗的意味,也能发挥合作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促进本地区发展繁荣的积极作用。”

  分歧犹存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这首先体现在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倪峰12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识形态不同导致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观点存在诸多不一致。“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存在合作对话的基础。”倪峰说,“除了意识形态不同,中美两国在利益上也有着不同的取向。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美国是已经崛起的国家,而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霸权国和新兴国存在利益争端是必然的。”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在不少问题上有着较大分歧。”倪峰对导报记者表示,前两轮对话中一度较少触及的人权、民主议题这次被美方高调提出,这表明在中东变局和美国大选等特殊国际国内背景下,人权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此外,中美两国在军事安全上的分歧也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美方对台军售、在亚太地区以各种名义对我国实施侦察以及在东南亚等我国周边地区挑起事端等问题,仍将是一条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巨大鸿沟。

   “不过,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进行战略合作,最终完全能够实现共赢,只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速战速决’。”倪峰说,“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协调两国的关系,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对话达成的部分共识,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下一阶段的对话做铺垫。例如,双方决定在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就政策规划、非洲、拉美、南亚、中亚事务举行新一轮对话,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决定于今年6月在华盛顿进行下一轮法律专家对话;决定在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举行新一轮安全对话和防扩散对话。

   “近几年,中美两国频繁开展高层次、多领域的对话,表明了双方谋求‘共赢’的决心。”倪峰表示,“通过对话这种形式,双方将问题放在台面上进行讨论,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

  “中美两国关系是重要且复杂的,高层次、多领域的对话将常态化进行下去。”倪峰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