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2011年05月19日 17:28 来源:《企业文明》

  文 / 珠海振戎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何建平

  任何一个朝代、国家的兴衰存亡,无不与当政者能否知人善任有关,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是能够知人善任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进程中,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基于事业的需要和政治远见,更加需要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知人善任是选拔使用干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要善任就得先知人,不知人就无以善任,知人是为了善任;善任则是知人的目的和结果,不善任就无须知人,要善任就必须知人,通过知人达到善任,又在善任中进一步知人。这两者的统一就形成了用人政策,用人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邓小平文选》3卷109页)。作为一名领导者能否知人善任,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事业的兴衰。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要求领导者必须十分珍惜人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

  实现党的政治路线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刚刚开始时就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邓小平文选》2卷191页)。这就提出了选用什么样人的问题。我们绝不能选用对党的基本路线态度暧昧,甚至持怀疑否定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旗帜鲜明地坚持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今天,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完成新时期的任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有一支能够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与新任务相适应的干部队伍。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邓小平文选》193页)。因此,在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之后,建立一支坚决而有效地执行党的路线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领导者就必须能够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思想、立场观点,了解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精心挑选,恰当使用,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才能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顺利实施。

  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今天,我们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实现我们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这就需要不断地培养选拔一代代革命事业接班人。小平同志曾明确而深刻地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3卷380页)。他同时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领导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邓小平文选》3卷380页)。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平同志总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站在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反复强调要选拔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政治上好的、能够结合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业代代相传。因此,我们既要学好小平同志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论述,领会重要观点,又要像他那样高屋建瓴,立足全局,用战略眼光看待这件大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思想;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知人善任的远见和魄力,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世代相传。

  组织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对一名领导者来说,在他为实现政治路线而进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问题。因为不论是科学决策的执行,还是组织管理的实施和各项领导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决定因素。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生产的一切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不可能事事亲自动手干。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干部”。任何一项组织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人是有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愿望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要能够根据需要,人事相宜,选用得当,真正把每个人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和意义,才能使每个人积极主动、放心大胆地工作,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长处。小平同志在谈到发现和使用人才问题时,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975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邓小平文选》3卷369页)。如果领导者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再丰富的知识,再大的干劲,他也是“孤掌难鸣”,难以完成自己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因此,领导者能否善于选才用人、知人善任,这也是衡量其领导水平的标志之一。

  必须坚持正确的

  选才观点、标准、方法, 方能知人并善任

  常言说,用人难知人更难。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需要下功夫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学会运用辩证法,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掌握正确的选才观点、选才标准和选才方法。

  坚持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选才。要知人,就必须学会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来看一个人,切忌主观片面,不能仅凭一时一事,仅凭领导者的个人好恶来下结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毛泽东选集》2卷492页)。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他的品德、才能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每个人一生的所有经历和环境,都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了解了他的全部历史,才有可能准确地掌握其思想发展脉络、学识才能形成的过程及达到的程度;才有可能通过他的一贯表现,特别是现实表现,来正确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看人,就是要求领导者对人对事都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看一个人,既要看到短处和缺点,更要看到长处和优点;既要看昨天,又要看今天和明天的发展;既要看才能,更要看其品德。同时,看一个人还要做到“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但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不但看他做什么,还要考察他为什么这么做;不但看他的行为和效果,还要看他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领导者只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人的现状,不苛求于人,求全责备;不轻率地肯定或否定一切;也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是孤立静止、形而上学地看人,而是从实际的发展变化中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够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地识别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判断一个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同阶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识人标准,但都离不开德和才两个方面。我们党的德才观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利益之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在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德才兼备选才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就集中表现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德和才、革命化和其他三化,是一个完整的辩证的统一,不能割裂,不可偏废。我们必须辩证地理解干部队伍“四化”要求的内在联系,全面把握德才兼备的条件。因为选拔干部不只是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好的思想作风,真正是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小平同志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多次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这里提出了三条重要依据,即“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有政绩”、“人民公认”。这三条,实质上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有机结合和科学运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干部选拔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是新形势下党的德才兼备选才标准的准确而辩证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选拔干部时,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选人用人,把德和才统一起来。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以革命化为前提,注意选用党性强、作风好、有实际工作经验、同群众联系密切的干部。对那些政治立场不坚定,党性观念差,思想意识不健康,经不起风浪考验的干部,绝不能重用,用了的也要坚决撤下来。这样才能真正选拔“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选才方法。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选才方法。因为人民群众是人才之源,人才产生和成长于群众之中。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群众对谁“贤”谁“能”是了解得比较清楚的。由于领导者平常同下面接触毕竟比较少,接触最多的又是身边的少数工作人员,再加上其他原因,对人才的了解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也难免出现主观片面。因此,领导者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干部的“四化”方针和有关政策交给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靠群众举才荐贤,实行组织考察与群众推荐相结合,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对干部的选拔。小平同志一贯倡导干部工作要走群众路线,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他形成了以“人民公认”为核心的基本思想。早在1950年6月,他就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邓小平文选》157页),提出了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干部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路线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领导嘴上讲走群众路线,可一到选人用人时,就只迷信自己的“慧眼”,最多再加上上级领导的“意图”;还有的领导表面征求群众意见,走走过场,实际还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究其原因,除少数人是搞个人帮派、小圈子以外,大多数人都是由于头脑中的唯心史观作怪。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制度化,要有法律保障,要确保群众尽可能地参与,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真正选拔任用多数群众拥护的干部,这样才能为实现我们的事业而选贤用能。

  必须遵循正确的用人路线和原则

  才能实现善任

  善任,就是能科学的合理的任用干部。作为一名领导者,不仅要学会如何识人,还必须懂得用人之道,做到善任。

  坚持大公无私、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是用人路线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毛泽东选集》2卷493页)。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贤明之君都主张任用贤士,把任用贤士作为政治清明的必要前提,把能否用贤看作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将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贯彻始终。我们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而且要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我们今天讲的“贤”,就是德才兼备。胡锦涛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指出:“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掌握住选贤任能的原则和标准,把人选准用好,是一个重大政策问题。选拔一个人,就是体现一种政策。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必须以十分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党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体现了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选任用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因此,领导者必须带头坚决贯彻执行《条例》,在用人时,坚决反对以个人利害和亲疏关系用人,反对以个人好恶用人,反对嫉贤妒能和搞论资排辈。要全面公正地看一个人的全部历史和现实表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为重,无私无畏,出以公心,坚持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并在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得到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真正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

  坚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用人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古往今来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有其所长,也必有其所短,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完美无缺的人。因此,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只能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求全责备,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只要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扬长避短,则无不可用之人;求全责备,则无可用之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所专长的人比比皆是,而没有短处的人却很难找到。所以,领导者用人,贵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有的人精于专业技术,有的人适于行政管理,有的人擅长理论研究,有的人善于宏观领导,等等。领导者就要使其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展其才。反之就会使人才可能变成庸才、蠢材、废才。

  领导者用人之长,还要注意正确对待人之所短。往往一个人特长越突出,其短处也越明显,各方面的议论也越多。因此,领导者必须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正如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中精辟地指出:“自高自大当然不好,是坏的,但是这种看法往往包含片面性。我们要进一步地看,每一个坏处同时也常有他的好处。这个人自高自大,但是做起事来有自信心,这种人多少有点才能。”(《陈云文选》45页)。这里说的“进一步地看”,就是辩证地看。对一个人的短处要作具体分析,对不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能容忍,对有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帮助克服。如果对一个人的短处吹毛求疵,那么势必造成宁用“完美”的庸人,不用有缺点的能人,用人之长也就成了空话。当然,容人之短,绝不是对短处视而不见,姑息迁就,更不能一好遮百丑,放任自流。而是要以诚恳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热情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又能使其短处得到克服,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敢于用人不疑,善于量才使用,注意科学配置。领导者敢于用人不疑,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有志有识之士,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多比较强。如果领导者用而不信,势必伤害感情和自尊心,压抑积极性,从而产生离心力和情绪波动,影响工作和上下关系。领导者只有充分信任人,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工作中放手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自主负责地办事和处理问题,真正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达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领导者用人不疑,既要大胆放手,也要严格要求,同时还应具有宽容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团结反对自己错了并且愿意改正的人。因此,领导者要善于团结各种持不同见解、不同才智、不同个性的人才,尤其是善于团结“反对自己反对错了”和反对对了的那些敢于直言的人,对那些了解并看准了的人,大胆委以重任,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领导者用人还要善于量才使用,就是根据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工作的不同需要,按照各类人才的实际才能和智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人尽其才,事尽其功。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如有的人擅长组织管理,有的人擅长搞科研,有的人擅长演讲、教学,有的人擅长文艺表演,等等。领导者必须在了解、分析每个人的德才情况和工作性质、任务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素质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相应的职能,真正做到量才使用、职能相宜。决不能大材小用,使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人才浪费;也不能小材大用,使其力不胜任,勉为其难,贻误工作。

  领导者用人,不仅要注意个体优势,还要注意群体的最佳结构,考虑人才的最佳配备。因为一个人很难达到全能全才,而我们的事业需要各种人才。我们只有根据人才的特点科学匹配,把不同学识、不同智能、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