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GDP模式急需转变

2011年05月20日 20:5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专家建议:以低碳经济竞争力替代GDP

  本报记者 姚炎中报道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不断涌现和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GDP指标体系远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背道而驰。

  为此,许多国家和机构提出了自己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如美国加州的绿色创新指数,澳大利亚低碳竞争力指数,普华永道低碳经济指数等。这些新型的绿色指标体系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杨志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统计,基层必须有具体的碳排放数据;监测,必须有监测碳排放的标准;考核,必须有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杨志教授指出了GDP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她对记者说:“现在原有的秩序因为金融危机而打破,未来新的秩序尚待建立,原来是有秩序的,现在则是无秩序的,这便是在秩序与混沌之边缘,这时最重要的是整个一个框架的转变,传统GDP的转变意味着整个经济运行框架的转变,跨国公司与政府是两个重新构架的发展极,中小企业辅佐其中。”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教授更进一步提出用低碳经济竞争力替代GDP,他解释说:“GDP是从生产角度测算的,不能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层面,有20%的问题解释不了。这解释不了的方面正是低碳经济竞争力所能解释的。福祉指数是沿袭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概念的,只是绿色GDP的另一种说法,还没有统一的方法论,其综合评价体系中很多指标还没有理论依据,还不如GDP严谨。”

  在赵彦云看来,GDP的问题在于经济学味太浓,都是以货币单位衡量,只有以其他单位做一些附属账户;绿色GDP只是GDP的扩大化,无法构建一个指标,绿色GDP只是在生产法上一小步的修正,不好操作;而竞争力从宏观角度,虽然不能解决微观问题,但从测度上寻求了多计量单位或自然单位与货币单位相结合认识客观的发生过程、技术过程和经济过程。

  杨志教授介绍,全新的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应该是以低碳效率、低碳引导和低碳社会三个核心要素为一级指标,共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全面刻画中国各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对31个省市区的竞争力评估结果表明:GDP高并不等于低碳竞争力强,而GDP低也不等于低碳竞争力弱。例如,GDP排名并不高的海南、江西两省一直位居低碳竞争力排名的前两位,而山东、天津等经济发达省市却位居排名中下游,而上海直接排进了高碳地区。

  杨志教授说,事实上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低碳地区。中国在50个国家及地区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位于第46位,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显然与中国的GDP排名大相径庭。

  “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层低碳经济相关的统计数据。”赵彦云教授认为。同时,她还认为,企业将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利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企业乐于并积极向地方政府提供自身的各种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基础数据,并配合地方政府的监测。

  地方政府则通过低碳经济的试点示范,研究企业的基础数据与低碳产业的发展,制定出适合企业低碳发展的规划体系,从而建立一整套低碳经济发展的样板,复制到全国。

  国家在地方政府低碳转型的基础上,改变对地方政府的传统GDP的考核方式,向低碳经济的统计体系转变,通过更加精确、完善的基层数据与指标体系,建立起切实反映、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考核体系。而这样的考核体系更促进了地方政府、企业以低碳发展为目标,地方政府更加严格地要求企业提供基础数据,企业更加自愿地提供基础数据,这样便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循环,这不仅将回应国际上要求的“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还将实现中国十二五及2020年减排目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