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拆析华为中兴案

2011年05月24日 07:11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张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

  华为中兴互诉,其直接目的或是为谈判寻找有利筹码,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市场重叠。该事件预示,行业发展新趋势使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4月28日,华为对外宣称,已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就中兴侵犯其专利权和商标权提起法律诉讼。中兴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反驳,并在国内对华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一时间,华为、中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华为、中兴受到如此关注,不仅因为二者同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佼佼者,而且,二者此次更使国人感到一种“兄弟相残”的意味,于是双方和解成为国人普遍的愿望。

  华为本次起诉中兴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极为微妙。本月初爱立信刚刚因知识产权问题在欧洲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而华为起诉中兴的当天又恰是中兴获得欧洲运营商Telenor(挪威电信)在马来西亚部署5000个HSPA+/LTE站点合同的日子,大有置中兴于腹背受敌,迫使其签署城下之约的意思。

  对于此案件,华为表示曾多次邀请中兴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谈判,并已经向中兴发送了停止侵权承诺函,且最终是不得不对中兴提起诉讼。在法律诉讼已经常态化的通信技术领域,该案件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中国通信设备双巨头来说,其谈判的策略性意图十分明显,且已成为行业惯例。

  然而,这起案件背后的市场争夺战味道十足。2010年华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204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65%,欧洲市场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同期中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380.66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54.18%,其中欧洲市场的收入比上年增长50%。2010年中兴的低价战略促使其市场份额急速上升,使得华为在该地区的经营受到严重挑战,双方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华为与中兴海外市场的高度重叠加速了双方关系的恶化,成为本次诉讼的深层次原因。另外,通过本次诉讼,华为还可以树立自己的民营身份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国际形象,为下一步打开北美市场做铺垫。

  对于中兴来说,华为起诉中兴,想迫使中兴与其进行谈判并让渡一定的利益,阻碍其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加之4月初爱立信对中兴的诉讼,中兴在欧洲市场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应付诉讼,还会因诉讼而受到各种行为限制,漫长的诉讼只能使其在欧洲的发展受阻。因此,从中兴的角度出发,通过和解快速解决法律纠纷是最佳选择。

  而对于华为来说,通过诉讼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其预期效果。华为与中兴对簿公堂,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并且中兴因诉讼而丢失的市场份额不一定就会被华为占领。在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爱立信、阿朗、诺西、思科等多家厂商都是其竞争对手。在华为与中兴进行诉讼期间,其他厂商一定会借机加速对欧洲市场的开拓,搭华为的便车抢占市场。另外,中兴的市场竞争力被削弱后,国外公司有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华为,这时华为将会更加孤立。因此,通过谈判化解纠纷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华为中兴互诉事件也体现出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的一些新特征、新趋势:一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用法律诉讼已成为企业间进行竞争的策略性手段;二是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低价竞争时代即将到来;三是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发展,技术研发有待新的突破;四是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知识产权方面的绝对优势已不存在。如在LTE基本专利持有方面,爱立信、华为、中兴分别持有8%、8%、7%的份额;五是设备制造厂商已开始由单一提供网络设备向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运营维护服务方向转变。

  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调整发展战略。一方面应继续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大对4G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等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应逐步拓展企业业务范围,开拓企业业务和终端业务,实现产业链内上下游业务整合。另外,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企业应继续重视对这些国家市场的开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