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明金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IMF

2011年05月26日 00: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卡恩因涉嫌性丑闻而被迫辞职,国际社会就IMF下任总裁人选问题展开激烈博弈。不少国人也充满期待地想象,中国人何时能够成为这一重要国际金融机构的“掌门人”。

  笔者认为,IMF总裁职位固然重要,但IMF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构,IMF本质上是一个多边国际舞台,中国要扩大影响力,不能放弃争夺总裁职务,但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推动IMF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影响IMF议事日程。这就需要中国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合纵连横”的智慧,与其他全球经济大国展开互动。

  不管谁来领导IMF,都不能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当前机制下,这个国际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缺陷。根据IMF成立宗旨,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但不管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IMF都很难说尽职尽责。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IMF苛刻的救助条件,不合时宜的紧缩药方,反而加重了危机,这也一度造成IMF可信度受损。至于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IMF更是处境尴尬。它既没有在危机爆发前提出任何有意义的预警,在危机爆发后也只是在二十国集团(G20)的框架下,发挥了有限的作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虽然让IMF再次走上前台,但它无力考虑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稳定这一长治久安的战略问题,反倒更像是欧洲地区的一个危机救火队员。

  很显然,这不是中国需要的IMF,也不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IMF。

  之所以IMF处境尴尬,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是二战后旧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产物,欧美发达国家牢牢把控着这个组织的议事日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危机反思这一重大问题上,IMF采用了欧美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说法,指责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导致危机爆发主因,而淡化了美国经济失衡和发达国家金融业畸形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当前,对于美欧“廉价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跨国资本无序流动等一系列重大全球经济问题,IMF也没有予以充分讨论、警示或提出有效的决策参考。

  对于中国等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利用当前有关IMF总裁人选的讨论,加快推进IMF体制、机制改革。不仅IMF总裁由欧洲人出任的“历史传统”需要打破,IMF的投票权和份额改革步伐更应加快。更重要的是,IMF必须反思其在过去屡次危机中的“平平表现”,直面其议事日程由欧美国家把控带来的种种缺陷,充分考虑发达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立场和呼声。只有这样,IMF才能增强其有效性和相关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际金融稳定。

  打造一个新的IMF,中国需要保持有所作为的心态,更要有务实合作的智慧。要同巴西、印度、土耳其、韩国等其他新兴市场大国加强协调,也要与欧美国家加强对话。毕竟,一个更加高效的IMF,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明金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