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7日 22:41 来源:国企杂志
每一场危机结束,都会留下珍贵的思想遗产。在这场危机过后,世界将以什么面貌出现?究竟何种经济系统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
文 | 郭骄阳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翻页,林林总总的反思金融危机的著作已经面世。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与首席经济学家的斯蒂格利茨的新书《自由市场的坠落》,为这场危机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斯蒂格利茨是凯恩斯主义的坚定支持者。早在1998年,斯蒂格利茨就对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提出尖锐的批评。本书中,他以辛辣的口吻,抨击了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现今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萨默斯等当权经济学家,“直到泡沫破灭前他们都无法预知泡沫的存在,而且即使知道泡沫的存在,他们也无能为力”。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负面影响还未消退,不断上升的失业率一直让美国政府焦头烂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且经济衰退至今难以完全解决?斯蒂格利茨指出,本应“悬崖勒马”的政府过于迷信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监管方面一再失灵。
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深受市场自主调节论影响的经济学界,当时所推崇的理论是不需要政府监管,市场完全可以自主调节。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执政者全面推行“自由市场”相关政策。尤其是苏联解体后,计划经济以及国家主义被彻底否决,任何形式的政府作为都被认为是一种异端,一系列所谓的金融革新开始在华尔街大行其道。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将日益增长的经济权力转变成了政治权力。受到几届美国政府重用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大力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力量足以阻止诈骗和过度风险活动,选择依靠金融市场的自律管理。但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以前所未有的经济代价,证明了自由市场自我监管的失败。
自由市场为什么会坠落?斯蒂格利茨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动力是从追逐利益出发,极有可能会空前鼓励自私。同时,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完美的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所以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不是放任不管。“市场是重要的,但是政府的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斯蒂格利茨认为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当平衡,而如何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是未来经济学最大的挑战。
《自由市场的坠落》不仅对目前美国市场经济的诸多弊端进行穷追猛打,还在不同的章节,阐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在书的后半部分,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问题上,回到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正确轨道上。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斯蒂格利茨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化解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虽具有优势,但也隐藏着问题和风险。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厘清自由经济的趋势与宿命,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然,中国经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中国自创的思想和方法。在《自由市场的坠落》推荐序中,向松祚教授引用了著名学者费正清的一段话表达了对创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期待:“的确有许多模式可供中国借鉴,却不会有哪一个适合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中国人民只能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自己寻找救赎之路。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独特的过去,也必将拥有自己独特的未来。”而在我们摸索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斯蒂格利茨的著作和思想,显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一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创建高收益企业的16个重要问题,二是关于如何活用人才的16个问题,三是有关实践经营的34个问题。集中呈现了稻盛和夫塾长与塾生们就企业经营方方面面问题的精彩思考与探索,可谓是“你所遇到的困难他都经历过,你所思考的问题他都有答案”。
书中,稻盛和夫基于自己的哲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说塾生们遇到的每一个困惑,妙语如珠,字字珠玑。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阿米巴经营、利他哲学等等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要点都在具体经营实践的语境中得到了展现和阐发。领会、运用经营之圣这些洞见卓识,普通员工、中层经理和企业经营者可以从中发现全新的自己,成就卓越的事业。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公司治理国际案例精选》一书,以案例形式分别描述了各公司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读性强。
该书所选择的治理案例从欧美发达国家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共计11个公司。这些案例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描述了各公司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案例的分析和使用,有助于将公司治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实际行为,帮助企业领导者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另外,对于一些学者来说,这些生动的企业案例也将是合适的研究对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