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浦卢湾两区合并为新的黄浦区

2011年06月09日 10:11 来源:上海商报

  俞正声指出区划调整有利于城区规模合理、优化功能布局、提高行政效率

  商报讯

  昨日,上海市举行“撤销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建立新的黄浦区工作大会”。会议宣布,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上海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黄浦、卢湾两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并讲话指出,实施黄浦、卢湾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市中心城区区级政府规模趋向合理,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关系到上海长远改革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撤二建一”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上海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做出新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宣读市委关于统一建立中共黄浦区卢湾区“撤二建一”联合委员会的决定。副市长姜平宣读国务院关于统一调整上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出席。

  俞正声在讲话时指出,为使上海市的行政区划更加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浦、卢湾两区行政区划调整。调整有利于中心城区区级政府规模趋向合理,均衡各区财力资源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推进黄浦江沿江的统一规划和开发,更好地实施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在较大区域内统一产业规划与功能布局,拓展核心城区的辐射面和增强发展力;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更好体现“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求。

  俞正声指出,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各项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要统筹协调,将“撤二建一”与区县换届工作有机结合,严格按照换届工作要求,做好领导班子配备工作;要简便高效,立足实际,周密部署,做到于法周延与于事简便相结合,平稳、有序、高效地推进“撤二建一”工作;要严肃政治、组织、财经和群众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俞正声强调,党组织要为做好“撤二建一”工作积极发挥领导和保证作用。联合党委要在市委的领导和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紧紧依靠两区四套班子,领导新组建区过渡阶段的有关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要倡导大家讲党性、讲大局、讲政治,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流转。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责任,切实防止自行其是、突击提干、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新闻背景

  合并前的黄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全区总面积12.49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8.18亿元。卢湾则东临黄浦,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136.61亿元。

  黄浦、卢湾两地汇集了金融证券、现代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势资源。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等上海著名地标都在此区域内。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也坐落在这一区域的临江地带。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黄浦区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9万,常住人口80.1万人。

  新闻分析

  新黄浦将带动上海CBD功能全面提升

  据新华社报道

  上海市黄浦、卢湾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近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将撤销,设立新的黄浦区。这是涉及上海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地处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区域“撤二并一”,意味着从百年外滩到新崛起的南部滨江地带,黄浦江沿江发展一体化战略将带动上海中央商务区功能的全面提升。

  有利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

  上海黄浦,以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而闻名,上世纪20年代便是远东金融中心的承载区,如今更是新上海海派元素的聚集地。卢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坐落于此,“红色经典”之地在改革开放后更是上海活力中心。而今,这两大百年上海“地标”区将联袂迎来新一轮的城市大发展。

  合并前的黄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全区总面积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2.99万人。2010年黄浦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58.18亿元。卢湾则东临黄浦,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全区面积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4万。2010年卢湾区完成财政收入136.61亿元。

  “合”带来的是新的竞争力。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分析,上海中心城区原有区划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区规模过小、发展受限的情况突出。“螺蛳壳里做道场”,难以做出精彩文章,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拓展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黄浦区,不仅仅带来面积、人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扩大,更重要的,它拓展了上海浦西核心地带中央商务区的空间,有机整合区域金融、服务、商贸等功能,降低行政成本,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将凸显。

  在此之前,2009年上海第一次区划调整,将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实践证明,这次撤并为浦东这片改革热土注入了“二次创业”的后劲和资源,提升了浦东国家战略的承载力和综合功能,也让更大区域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和试验区政策优势。

  有机延展两个中心功能地带

  外滩,曾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金融中心,如今正通过打造“金融集聚带”逐渐实现功能重塑。黄浦正依托外滩,集聚发展金融业及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产业,与隔江相望的陆家嘴金融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

  而与黄浦紧邻的卢湾,也通过多年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积累了良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基础,并形成了以金融中介服务、外资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优势,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人力资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办事机构超过100家,金融业占GDP比重超过20%,与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形成了联动发展之势。

  上海“心脏”地带的两区合并,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是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地带的有机延展,也将是上海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理念的一次新突破。

  “黄浦、卢湾合并,并非单纯的区域扩展,而是功能性的突破,尤其对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意义深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只有通过区域整合,产业聚集,才能把产业化提升为功能化,从而形成引领和辐射效应,上海浦西核心两区合并,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区域功能提升效应将很快显现。”

  不仅是金融服务业,在其他领域,两区同类型的产业群有机整合,也将带来极大的功能提升。如现代商业,黄浦拥有“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东路;而卢湾则有刚刚度过110岁生日的淮海中路商业街,经过新一轮规划改造,淮海中路已形成错落有致的商业结构。两区合并后,两大著名商业中心街区南北辉映,现代商业能级将得到提升。

  此外,黄浦、卢湾两区在现代服务、商贸物流、专业服务、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诸多产业同样汇集了很多项类似的优势资源,通过整合规划后,将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突出产业功能,并有利于集中精力在一些高端领域先行先试、形成突破。

  “上海已经是2300万人口的世界级特大型城市,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应该有一个规模较大的CBD(中央商务区),实际上黄浦、卢湾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两者合一,不但使中央商务区的消费型服务业产生增量,更为生产型服务业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孙立坚说。

  或率先实现后世博发展理念

  黄浦江,蜿蜒百里流向长江,曾是上海这个港口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浦江西岸,曾孕育了这个国际都市最早的传奇。

  2010年5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条大江的东西两岸,上海世博会在这片沿江而生的绚丽舞台上展示着人类的历史、文明、科技和情谊。而在横跨卢湾区和黄浦区的上海世博会D、E片区,展示的正是代表未来全球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世博企业场馆和代表未来城市生活新趋势的最佳城市实践区。

  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带着历史遗存的沿江地带,在“后世博”更成为了上海最具发展潜力的希望地带。两区合并后,浦西沿江发展一体化的步伐将提速。

  不仅如此,除了近代工业文化资源丰富之外,卢湾、黄浦还是上海文化地标的汇聚地,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黄浦海派文化和近代金融文化元素聚集,既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这样的近代中国金融文明地标,也有豫园这样代表上海传统老城厢文化的著名景点;而精致秀美的卢湾,则是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青团团中央机关旧址所在地,红色文化元素独特;有孙中山、周恩来、梅兰芳等历史名人故居聚集的思南路别墅群,也有新天地、田子坊、8号桥等国际创意休闲文化新地标。

  郁鸿胜说,黄埔、卢湾两区合并,除了提升经济发展的能效之外,还将有效地聚合一大批上海极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或将率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后世博时期的特大型城市发展理念。

  纪录片《外滩》的导演周兵说,外滩是一种象征,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应运而生的新黄浦区,正朝着建设更具竞争力和更高层次的精品活力城区的梦想进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