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灾情对国际粮价没有明显影响

2011年06月10日 14: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月初以来的较强降水基本缓解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罕见旱情,但在湖南、江西等地区却出现了旱涝急转,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粮食产量和价格的担心。中国农业部官员在接受本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旱涝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和价格影响有限,对国际粮价更是没有明显影响;有关农业问题专家也指出,国际粮价上涨有多方面原因,与中国灾情关系不大。

  9日,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综合处处长陈友权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8日,因旱涝急转,湖南、江西、贵州三省有200万亩左右农作物受灾,但灾情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有限:“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另一方面,也确实给部分受旱地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地区出现了旱涝急转,但都是局部性的、瞬时性的,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影响轻微。”

  陈友权说,今年夏粮生产虽然遭遇了严重干旱,但由于面积增加,播种质量高,前期基础好,干旱主要发生在越冬返青期和黄熟期,没有影响产量的形成,加之抗灾保粮措施及时落实到位,今年中国夏粮丰收在望,小麦的产量有望比去年还要增加一些。因此,旱涝灾害对中国粮食价格影响有限,对国际粮价更是没有明显影响:“市场价格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更是受世界各个国家生产、流通以及其他(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据我们国家当前夏粮生产形势来谈对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我觉得既(有)一定相互关联,但是也不能说有那么直接的、很明显的影响。”

  谈到中国当前灾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持类似观点。这位从事农村经济研究20多年的专家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非中国夏粮生产的主产区,加上中国政府前后拨款23亿多元人民币进行救灾,旱涝逆转不会对粮食生产和粮价走势造成很大影响。近期中国国内粮价面临上涨压力,实际上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目前据我观察来看,主要还是成本推动以及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合理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在市场里面囤积粮食、抬高价格,在收购市场抢购粮食、增加库存。主要是这些因素形成的。”

  至于国际粮价近期的不断上涨,李国祥认为,灾害频发、农产品成本和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工具是推动国际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与中国关系不大:“中国地域广阔,一个地方受灾,不代表整个国家受灾,而国外受灾整个国家就有可能受到影响。另一个方面,中国面对自然灾害往往采取的措施是抗旱(保粮);(而)国外每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不去抗旱,可能去找保险公司赔偿(损失),这样虽然农户的损失减少了,但是对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可能产生影响。他们国家生产出来的粮食可能是供应国际市场的,这个可能就影响(国际粮价)。”

  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对此,李国祥强调说,中国粮食库存充裕,不会出现粮食缺口。国际上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士总是误读中国农业的形势,甚至有一批炒家以中国灾情为由头炒作国际农产品。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中国利益,而且给世界粮食价格、农产品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不确定因素。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