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连平:十二五资本项下人民币兑换可期

2011年06月10日 15:59 来源:财新网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放宽对外证券投资和个人对外投资流出的货币可兑换是两大重点,中国已经基本具备条件,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基本可兑换

  【财新网】 (实习记者 王申璐)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下人民币可兑换是未来五年人民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期在2015年前后,资本和金融账户下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的目标。

  6月9日,连平在参与“SunGard北京城市日”时发表观点称,1996年后经常项下的货币可兑换程度持续增高,比较之下,资本项下可兑换在某些方面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尤其是有关证券投资流入、流出的限制比较多。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适当放松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未来还会朝这个方向推进。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5月底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取消、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核权限和管理措施的通知》,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调整简化部分资本项目管理政策措施。外管局表示,在大力简化事前审批的同时,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从流入、流出两方面来看目前中国的资本项下货币可兑换的情况,连平认为,资本流入的可兑换基本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直接投资流入的可兑换甚至可能松了点,证券投资流入的可兑换以QFII比较可控的形式现在放的较开,但仍可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流出方面可以做的更多,重点在两方面,一是放宽对外证券投资流出的可兑换,比如放大证券投资的兑换额度;二是放宽个人对外投资流出的可兑换。

  连平认为,随着人民币升值,国内资本向外流出,证券投资领域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兑换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也有现实需求,那就是考虑到汇率风险产生的兑换需求,这种兑换很大程度上都是资本项下的兑换。连平强调,如果不提供满足这类需求的通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必然会遭遇挫折。

  连平进一步指出,实现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有利于更好的使用大量外汇储备,刺激对外投资的需求,将各种形式的投资放到外面,这样储备的增长速度可能会相应减缓。

  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存底全球第一,达到3.0447万亿美元。连平表示,预计今年底外汇储备将达到3.3万亿美元以上。

  连平认为,实行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需要满足四大条件。一是宏观经济较稳定;二是金融监管较完善;三是外汇储备较充足;四是金融机构运行较稳健。“把这些标准跟国际上当年实施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国家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目前的宏观条件比那些国家当初实施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条件还要好一点。”连平说。

  连平继续指出,目前中国为实现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还存在一些不足,市场条件还不完备,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程度都不够。另外金融市场上有关人民币的衍生产品还是比较少,整个交易量非常少,这也是利率、汇率两个价格没有可操作性所造成的。

  连平预计,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必须用时间去满足非居民的资本项下货币可兑换的需求,这个实现后自然会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开放推动改革是中国的路径。

  最后,连平也提到实现资本项下的货币可兑换所产生的风险。他认为,将来最大的风险是资本短时间内大规模流出。为避风险,只要达到资本项下的货币基本可兑换即可,不必是一个彻底、完全的可兑换,还需控制住境内的资产价格,保持货币币值相对稳定,避免资产泡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