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2日 23:49 来源:新世纪周刊
功未成而身先退,随着徐和谊为自主品牌引入的汪大总和张欣或淡出或离开,北汽自主品牌还有多大机会?
□ 财新《新世纪》记者 梁冬梅 | 文
blog.caing.com/liangdongmei
湖
南株洲基地的建成庆典仪式,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乘用车业务总经理张欣的荣耀时刻。日子的选择颇具匠心——2010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日。张欣把当初承诺完成基地建设的军令状,交还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手中。包括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内的多位官员出席了这一仪式。
一手开创北汽首个京外乘用车生产基地的张欣,曾是徐和谊从南汽请来的专才,也一度是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业务平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股份)的总经理候选人之一。2010年9月28日,北汽股份正式成立,人事安排却颇为微妙,北汽内部培养的少壮派人士——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韩永贵担任北汽股份总经理,张欣仅列12位副总裁之一;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则未在股份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2011年3月,张欣负责的乘用车事业部被最终分拆并入北汽股份、北汽研究院以及北汽顺义基地。
“基本上从这时候开始,张欣就没事可干了。他走是早晚的问题。”4月20日,张欣正式递交了辞呈。北汽集团多位内部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张欣离职,固然与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有关,但北汽在自主品牌发展上资源匮乏、融资困难等被动局面,是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在张欣辞职前两天,“海归”代表汪大总亦因任期届满,改任负责海外业务的专务总经理,他是北汽2009年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的一号功臣。这两位北汽自主品牌业务元老级人物的相继移位,一时令外界哗然。三年前,以汪大总为代表的“海归”,以及以张欣为代表的“国内引进人才”,曾以其豪情与努力令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如今曲未终人先散,北汽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
今年是北汽的关键年份。自主品牌刚刚度过元年,生产基地、产品线才刚刚搭起初步框架,徐和谊还提出“希望到2015年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宏大目标。从现在到2015年,只剩下三年多的时间,未来的北汽将以怎样的管理团队来为这个目标奋斗?随着徐和谊为自主品牌引入的汪大总和张欣或淡出或离开,北汽自主品牌还有多大机会?
张欣伤别北汽
在北汽股份首届管理层名单上,12位副总裁中,有4位专务副总裁,8位副总裁,张欣的位置排在第三位。此后,张欣所负责的乘用车事业部人员编制,又被分别纳入股份公司和汽车研究院,分属不同的人负责。有北汽集团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张欣自此表现出了失意与去意。
2011年3月29日,在北汽的微客品牌威旺及其标识发布上,负责微客品牌开发的张欣显得沉默寡言。在媒体问答环节,徐和谊甚至有意提醒记者要多向张欣提问。4月20日,北汽集团即证实张欣正式递交辞呈。但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电话采访时,张欣避谈辞职北汽原因,只说明下一个东家是川汽集团。
三年前,上汽并购南汽之后不久,徐和谊将原南汽名爵(MG)项目总指挥张欣请到了北汽,委以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职务,主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负责北汽自主品牌基地——湖南株洲基地的建设。2009年1月,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正式成立,张欣担任总经理。跟随张欣一起到来的,还有南汽的十几位研发人员。
湖南株洲基地是北汽集团走出北京、布局全国的第一个战略基地,主要生产小型车和微型车,预计到2011年底投资25亿元,产能达到10万辆;未来五年再将产能扩展到20万辆。目前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已发展到1200多人,已完成两款自主品牌车型BC301Z和威旺BC306的生产研发。
在有些人看来,张欣是那种“说一是一,雷厉风行,镇得住场子”的实干派,他一手掌控乘用车事业部的采购、研发和生产。在北汽集团内部,甚至一度有传言称,张欣可能成为北汽股份总经理。但他棱角分明的强势个性,也使其与北汽的文化格格不入,有熟悉北汽的汽车业内资深人士评论称:“他在北汽有些孤立。”
“张欣离职的另一个原因,是难以得到北汽的资源支持。”多位北汽内部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尽管株洲项目已经奠基,但后续资金未能到位,这并非张欣所能左右。此外,还有熟悉北汽的人士评价称,张欣虽然在组建工厂、建设基地方面具有经验,但是北汽接下来将进入产品做精做细的发展阶段,张欣对此并不擅长。
如果说张欣的离职尚在意料之中,而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转任负责海外业务的专务总经理,则多少让局外人惊讶。在年前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汪大总对北汽集团发展仍然充满信心,没有一丝即将离开这一职位的迹象。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性格温和的汪大总对“头衔”并不在意,其与北汽集团签署的三年合约正好于今年4月份到期,再加上年届57岁,转任负责海外业务的专务总经理“更多是基于年龄的考虑”。也有接近北汽的知情人士称,“尽管汪大总之前是总经理,但并没有什么实权”,与同样不具实权的专务总经理相比,汪大总前后的职务区别其实并不大。
根据北汽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共有八位董事,但包括汪大总、韩永贵、张欣在内的八位高管人员,无一人为董事会成员。“谁当总经理,都是木偶。”多位已经离开北汽集团的原高管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在北汽,说了算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在他们看来,在北汽集团的集权文化下,“空降兵”难以充分施展。
“管理层得不到授权,这一方面需要管理者自己去动员资源,另一方面,一旦进展不顺利,就会被认为能力有问题。”北汽集团一位离职高管表示。他认为,如果北汽用人思路不发生改变,对人才的吸引力将会削弱。
代替汪大总暂任北汽集团代总经理的韩永贵,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多方面都能接受”的人物。但对于徘徊在第二集团军多年的北汽而言,要能够真正走出对合资企业的依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需要的是大刀阔斧的改变,需要强势人物推进有锐气的改革。
北汽中兴
张欣、汪大总的人事变化之所以引起业界震动,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北汽三年来构建的自主品牌核心力量。三年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处理完与旗下公司的复杂股权关系后,将注意力放在了集团化、自主创新和产业布局上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徐和谊开始大范围招揽人才,构建了北汽集团研发生产自主品牌的核心团队。
据北汽集团官方网站称,仅2009年,加盟北汽的“重量级海归”就有29位。一位当时加盟北汽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那些年北汽集团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当时既有“海归”,还有上汽、南汽过来的“国内引进人才”,“干劲儿十足”。
徐和谊的目标是中国汽车业的老大上汽集团。2007年末,徐和谊先从上汽集团挖来其财务总监舒畅,担任北汽投副总经理。舒畅2003年加盟上汽,参与了上汽收购双龙、上汽南汽合并等多次并购,是资本运作领域的专家。
而徐和谊接下来礼聘汪大总的举动,更令北汽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增。汪在通用汽车工作多年,是在美国“三大
”汽车公司中做到最高职位的华人。他在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的两年,主要负责自主品牌业务的研发,将原有的300人团队发展到1000多人,并建立了中国、英国、韩国三地联动的研发体系,为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奠定了基础。
2009年7月,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顾镭加盟北汽,担任北汽研究院院长。2009年初,有“销售奇才”之称的奇瑞汽车销售总经理李峰已加盟北汽,担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几乎同时来到北汽集团的还有一汽丰田销售副总经理董海洋,他担任了北汽福田的副总经理。
“我们海归的优势就在于做自主品牌。”在2010年初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汪大总曾如此表示。这三年来,北汽集团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成立了自己的零部件公司,二是筹建了乘用车事业部。
徐和谊曾多次表示,之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零部件体系,是希望减少外方对于零部件供应的控制。一位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在合资公司北京现代,韩方长期以把控零部件质量为由,控制零部件供应及其价格,从而获得了比整车更高的利润率。对北汽来说,需要一个强势的自主品牌来牵制与对抗韩国现代,以争取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而乘用车事业正是这拨引进人才大展拳脚的舞台。北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又从两条线路渐次展开,一方面是国际化收购,另一方面则是布局全国生产基地。
当舒畅、汪大总和张欣等加盟北汽时,他们并没有想到,北汽的国际化道路那么快就会展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汽车业首当其冲,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代表的三大汽车公司面临资金链危机,并希望通过瘦身重组摆脱困境。
福特旗下的沃尔沃,以及通用旗下的欧宝和萨博,成为中国汽车企业争食的香饽饽。在汪大总、顾镭等主导的并购团队的努力下,北汽集团与萨博展开了一波三折的并购谈判,曾在通用工作了20多年、与通用汽车CEO韩德胜有同事之谊的汪大总,使得通用汽车管理层增加了对北汽收购萨博知识产权的信心。
2009年年底,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了萨博三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今年4月,北汽集团基于萨博知识产权基础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轿车项目于北京顺义奠基,目标产能为30万辆,计划于年底生产下线。
在汪大总等人忙于萨博知识产权谈判的同时,张欣带领的团队在湖南株洲展开了工作。在此前后,北汽集团西南、华南基地亦相继成立。汪大总曾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的全国布局并不局限于目前的情况,“到哪里都有可能”。
然而,近期张欣、汪大总的人事变故,意味着北汽自主品牌事业面临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在汽车业,一个平台的搭建需要五到十年,开发一个车需要两到三年,出两代车,生产几十万辆经受得了市场检验的车,更非两三年就可以完成。所以说,现在的北汽自主品牌,只是初步建立了研发基础,还不能称建立了体系。”
非一人之力
从力主发展自主品牌到延揽人才,北汽董事长徐和谊都是关键人物。汪大总、张欣都是他亲自出马请来,特别是汪大总,徐曾与之长谈三个小时争取共识,后又由北京、上海两地组织部出面做上汽的工作,才终于成行。如今的人事变局,令人唏嘘。但抛开个人喜好与恩怨不谈,业界最关注的仍是人事变化后北汽自主品牌的命运。
北汽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福田等多家整车公司,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北汽集团在旗下这些整车公司中长期缺乏话语权,亦缺乏足够的控制力。这是徐和谊力主北汽改革的动力。也正是因徐和谊这样一个强势人物的带动,使得北汽在2007年以来引入了一批实干人物,便北汽近年来焕发出中兴气象。
这一次的换人,同样是由徐和谊发动,只是上一次是新人换旧人,而这一次则更像旧人换新人。
今年5月,徐和谊即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透露近期调整了一批人,称自己用人从来不谈话,所有调整都是为了企业发展。“过去很多人对我有看法,我也懒得解释,时间长了就明白。”
汪大总淡出后,接任北汽集团和北汽股份公司总经理的是韩永贵。48岁的韩虽较57岁的汪大总年轻得多,但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北汽人,其专业履历远不如汪,他比汪更丰富的是对北汽的了解——在还没有北汽集团时,他就已经是北京第二汽车厂的团委书记,后来还担任过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以及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团委书记等职。
而张欣离职后,北汽集团任命的是62岁的北汽投副总经理李洪炉。李洪炉也是北汽老人,2009年,他曾被从奇瑞挖角过来的李峰取代,淡出整车制造领域。
一位熟悉北汽集团的业内人士认为,北汽集团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匮乏。根据北汽目前四大基地的投资额计算,位于顺义的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总投资额41.23亿元,加上湖南株洲基地的50亿元,重庆基地15亿元,以及华南基地50亿元,北汽在自主品牌建设上的投资规划目前已经超过了150亿元。
这对北汽是巨大的挑战。根据徐和谊的说法,北汽目前基本上是用合资品牌的钱来养自主品牌。这远远不够,但北汽集团的上市之路仍遥遥无期。
在去年成立股份公司时,北汽集团已经捉襟见肘。根据北汽集团2011年度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北汽集团去年9月向北京市财政局上报文件,申请政府注资13.17 亿元,用于向北汽股份注入资本金,以支持基于萨博技术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建设。尽管北京市财政局已同意由市统筹资金安排解决,并征得市政府有关领导同意,但截至今年4月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上述资本金仍未到位。
北汽股份的首要任务是成为资本市场融资平台,解决自主品牌发展的资金问题,但因北汽集团自有资产及业务薄弱,主要盈利来源于合资公司北京现代,而韩国现代一直不同意北京现代中方股份的资产纳入北汽股份。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北汽上市方案目前仍处于搁置状态,短期内难以实现。多位曾在北汽任职的业内人士透露,张欣此次离职,就与北汽集团株洲基地后期项目缺乏资金有关。
多位熟悉北汽集团及徐和谊的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此次人事变动对北汽发展战略影响不大,但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局部业务的发展进程。
“株洲基地可能会受些影响。但他(张欣)没有参与萨博项目,这个才是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重点。”一位北汽集团高管对记者说。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尽管北汽的结构需要一位强势的总经理,但是依照徐和谊的强势个性,不可能产生强势的总经理。“只要徐和谊在,北汽的战略就在。谁当总经理关系不会那么大。”该人士表示,在徐和谊的强势推进下,北汽原本一盘散沙的局面在过去五年已经改变了不少。
根据北汽集团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北汽集团将在规划的五个轿车平台、三个越野车平台和一个交叉车平台共计九大平台上,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车型,全面覆盖从A0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车型的宽系列产品线。
到2015年,北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全系列产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达到70万辆。这里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主要包括在萨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车,以及北汽刚发展起来的微车和在北汽有限基础上的越野车。
北汽的人才引进仍在继续。黄华琼刚辞去上汽乘用车海外事业部部长职务,出任北汽福田副总裁兼品牌总监。5月底,北汽在德国斯图加特、慕尼黑和亚琛,接连举办三场针对在德华人工程师、高层管理人员、当地技术专家及留学生的招聘会,计划在德国招聘60位到100位中高端人才。
“也许这次高管人员的变动是个改变的契机。”一位离职高管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他认为,北汽作为市属国企,包括薪酬在内的许多体制机制,并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但是人才的持续流动,也许会使北汽有所调整和改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