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3日 22:49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中石油通过不断努力的技术创新打造的“强”才是其核心竞争最有力的支撑。技术创新是支撑中石油集团战略的一条“硬腿”。
文/张运东
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十、超过1万亿的收入、160多万名员工、50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和炼化企业、36个石油销售企业,以及在全球20多个国家运作81个项目——这无一不在印证着中石油的“大”。
但是,放眼世界,中石油在全球石油资源争夺战中面对的是荷皇壳牌、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这样体量更大、历史更久、全球影响力更大的对手。单纯的资金实力与政府公关能力并不足以保障中石油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发挥自身在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方面的优势,才能在全球资源争夺战中杀出一条路来。
围绕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多的新的油田资源这一核心目标,中石油通过不断努力的技术创新打造的“强”才是其核心竞争最有力的支撑。技术创新是支撑中石油集团战略的一条“硬腿”。
国际顶级的油田服务商斯伦贝谢公司的老板们最近肯定比较郁闷。作为高端测井技术垄断者,他们发现中石油近期发布的石油发布全球首个第三代测井软件CIFLog已经与他们形成了正面的竞争。这意味着原先限定中石油高价购买、只能在国内使用的专业服务的桎梏被一举打破,中石油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又增加了新的筹码。
支点之一:研发投入
高投入是中石油对于技术创新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十一五”期间,中石油的科技投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投入强度(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超过1%。“十二五”期间,这一投入标准将提高到1.2%,预计五年期间科技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在973、863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投入上,中石油计划在2008年至2020年期间的投资额约为400亿人民币。
为了确保地区公司持续加强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中石油在地区公司一把手的考核指标中不但列入了专利申请数量的指标,还把对于研发课题的投入列入其中。
2006年至2010年,中石油共申请专利8015项,获得授权专利6318项,获得国家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8项,在众多大型企业中遥遥领先。在陆相油气勘探领域,整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石油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特深井钻机、GEOEAST大型一体化物探技术软件等都彰显了中国在石油勘探、开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支点之二:研发创新管理架构
中石油的技术创新是业务驱动的技术创新(见图1)。即,以公司发展目标来确定技术创新目标,然后根据技术创新来确定技术群,进而根据关键技术的组合来优化技术体系架构。在技术体系架构下,再形成一整套的业务流程与激励措施。
中石油的技术创新体系分成四大模块:科技攻关、科技组织、基础平台和保障体系(见图2)。
科技攻关的对象包括国家级重大项目,公司级的重大项目,以及一些普通课题项目。基于这些重大专项课题的研发,中石油形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大成果,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新一代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大庆油田持续稳产专项技术、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系列等,在秘鲁,中石油在国际大公司放弃的地区取得勘探重大突破的传奇就是这些核心技术产生效益的一个例子。
中石油的研发组织分为集团和下属区域公司两个层次。集团公司直属的8家直属院所主要从事应用基础、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其目标是形成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储备。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兰州石化等区域公司所属的72家研究院和技术中心,侧重的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区域公司的研发组织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专业需求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研发,对所属单位形成直接的技术支持。
基础平台主要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一系列实验基地。中石油“十一五”期间集中投资20亿元,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0个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设备新度系数由0.34提升到0.78。
保障体系主要是人力资源的保障和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支点之三:流水的兵,铁打的平台
大型集团内部,很多技术创新是高度依赖创新者个人的存在。附着在个人身上的关键技术随着人员岗位的变动散佚、因为关键人员的离职而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很难从“个人的诀窍”变成“企业的能力”。如何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成果有效传承下去?如何把个人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平台中有机的一部分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
中石油正在构建的“技术成果有形化”体系是技术创新管理中的一项创举。其核心思想在于把内部的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把无形的成果有形化、把个人的能力组织化,进而推进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形成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品牌。
支点之四:与国家同行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庆都是中国工业企业的代表,是艰苦创业精神的象征。随着长时间的采掘,大庆面临着资源渐趋枯竭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持大庆油田的高产和稳产,从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转化成为一个融技术、经济、社会课题为一体的综合性难题。但问题突破的基础,还在技术层层面。
从最早的靠天吃饭,依靠底层压力把油“顶”出来,到靠技术吃饭,依靠向地下注水把油“挤”出来,再到靠创新吃饭,依靠化学剂把油“洗”出来,持续开发50年的老油田,依然焕发着青春与活力,仍然保持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石油在大庆油田创造的超长时间、超高难度的高产、稳产的成果,已经成了全球石油采掘业的一个难以逾越的传奇。“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高度重视与国家科技体系的深度合作,是中石油保持技术创新领先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中石油管理层的规划中,中石油本身并不仅仅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石油内部设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发改委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科技部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都是这一举措的落地措施。
张运东:博士,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