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兰恒敏:存准率又提高令人惊讶

2011年06月14日 23:04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昨日(14日)15时股市收盘后,央行立即发布消息: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听这消息,笔者的冷汗都下来了。

   像往常一样,央行惜字如金,整条消息连标点一共43个字。为什么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提得这么频繁?为什么一次只提0.5个百分点?为什么存款准备金率提了5次通胀却没有压下?为什么企业资金这么紧张还要提存准率?为什么一直人为地保持负利率?为什么不立即提高利率压通胀?……按照央行“以公众猜不准为美”的一贯行事风格,这些问题央行都没说,这给专家们留足了“发挥”的余地,也让公众一头雾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再次上调准备金率表示疑惑。吴晓求认为,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5月份CPI上涨5.5%有关。但他同时表示,未来不希望再提准备金率。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许一览表示,提存准率使本来已经趋紧的资金面更加雪上加霜。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央行此举为“一石双鸟”:一方面作出了应付通胀的姿态,但事实上呢,在负利率的现实下,储户的存款蒙受着损失;另一方面,针对市场上的加息呼声,摆出了“我有做事”的姿态,所以不用加息。这背后,实际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与扛起主要负担的民企之间的利益博弈。

   谢国忠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我们认为,央行在本轮调控中有两大失误:一是在调控的节奏和频率上,不应该采用“小步快调”的“给骆驼加稻草”的调控方式。这种方式的初衷是期望企业逐渐适应从紧的环境,实际上却造成“该压时没压住,压住时却压死了”的局面。调控调了1年多,通胀没有压住,这是事实;通胀没压住,企业的经营环境却十分严峻,这也是事实。二者合并,就是硬着陆的前兆。二是在调控手段上,过分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硬性回收流动性,忽视或拒不采用利率手段为通胀减缓内在压力。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可供贷出的资金就越少,企业对资金的争夺就越激烈。在资金争夺中,国有大企业凭借强势可以获得较多资金,但民间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资金。资金的激烈争夺又会推高实际利率,使得企业受到资金少且贵的双重夹击,经营举步维艰。

   我们特别想问一问央行:为什么要顽固地维持负利率?是担心热钱流入?担心利率提高后企业受不了?就后一条来说,负利率下的低贷款利率只是浮云,企业根本没有享受到,其承受的是令人咂舌的实际高利率。在负利率的条件下,储户吃亏,企业依然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社会财富加速流向“经营货币的一伙人”,包括银行,也包括信托、基金、财务公司、地下钱庄、典当行等一切倒腾钱的“民间金融系统”。他们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放大了风险,而一旦出问题,却需要政府———实际是全民———为他们埋单。

   2008年调控正当如火如荼时,国际金融危机来了,算央行没想到;今年三四月份通胀似乎有压下的苗头,碰上世界石油等大宗商品等的价格上涨,通胀反弹,也算央行没想到;现在小企业的资金非常紧张,如果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许多小企业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如果真的出现这一局面,央行还好意思说没想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