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胎动浙江

2011年06月15日 14:42 来源:《浙商》

  通过“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提供的信托、基金、风险投资等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资本的有效转化,才能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资本困境。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2011年4月,一份《推进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行动计划》的送审稿摆上了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的案头。待正式批复后,这份行动计划将在6月底随同浙江省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一起发布实施。

  “‘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业发展将以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以强化金融业的投融资服务和财富管理能力为中心,重点在发展直接融资、增强地方金融实力、金融资源集聚、民间资本有效转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包纯田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通过金融发展有效转化民间资本为产业资本,使其成为继国家投资后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意味着,以制造业见长的长三角,正在通过总部聚集区的带动优势,弥补其此前在金融服务及政策支持、吸纳转化民间资本上的“短板”。

  资本“两难”

  截至2010年末,工行浙江分行创造利润180亿元;实现新增小企业贷款30亿余元,同比大幅增长60.66%。

  不仅是工行,招行、民生银行同样在2010年收获了骄人业绩。国有控股和股份制银行“来一家,赚一家”,已成为浙江银行业独有的现象。

  “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超过6万家,如此巨大的企业存量全国独一无二。目前,浙江230多万家大中小企业中,仅有20万余家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银行贷款供给面只占到10%左右。”对于银行在浙江所取得的丰厚利润,包纯田并不感到意外。

  而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却无法获得出口。统计显示:浙江省存款总量、增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4万亿元和4.7万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全省新增贷款在全国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连续多年保持近10%的水平。

  “目前,浙江省境内95%的中小企业都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一旦贷款、上市等渠道融资无法实现,企业就会被迫转向地下,民间高利贷、地下钱庄、非法融资就会盛行。”谈及企业融资难题时,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炜并不讳言。

  在这一背景下,吸纳民间资本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然抉择。包纯田指出,这也是浙江省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的初衷。

  “浙江省民间资金雄厚,因此,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这个定位是非常适合的。”曾多次参与“十二五”浙江金融业规划讨论的杭州银行副行长江波认为:“金融天然具有聚集性,有聚集性才有吸引力。浙江有丰富的金融资源,特别是存款资源。相比其他省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毗邻上海的浙江更具金融发展优势。”

  “浙江民资存量约1万亿元,但由于缺乏有效投资渠道,传统金融体系对民资的吸纳可谓有心无力。”汪炜认为,通过产业政策和资本平台,提供有效的投融资服务,合理引导民间直接投资流向;并且通过“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提供的信托、基金、风险投资等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资本的有效转化,才能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资本困境。

  扩大直接融资

  对于如何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按照浙江省金融办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引进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国内外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落户浙江,同时培养本土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形成全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区。

  “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是一个职能机构,而不是一个实体,目的是形成金融机构集聚群。”汪炜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来说,无疑将迎来发展良机。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私募基金都在此寻找着潜在的商机,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是一个平台。”清科集团CEO倪正东刚刚在浙江完成了对聚乐网的投资。聚乐网是杭州市一家提供在线演唱会业务的网站。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家创建不过1年多的公司,营业额高达2000万元。

  “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增资扩股,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在浙江各个城市,活跃着像倪正东这样的投资人,IDG、鼎晖这些业界有口皆碑的私募基金都已经将目光投向浙江。

  “事实上,对于存量资产的盘活,可以扩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认为,在大力发展成熟证券市场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培育产权、股权市场,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有一些初步的构想。前段时间,我们也曾专门就此向证监会进行了汇报。”包纯田透露:“我们建议,在中国证监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区域边界锁定,明确风险承担的情况下,支持、探索开展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试点。通过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的构建,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VC、PE等机构增加投资和退出渠道,这才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基础和主渠道。”

  成为第二个“波士顿”?

  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双中心”之一。根据《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业将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

  “双中心”,一个瞄准增加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意在有效吸纳和转化逐利性民间资本。

  “我们已经初步制定了打造‘双中心’的具体行动计划,未来5年确定了25个需要具体开展实施的项目。”包纯田介绍说,未来,杭州将成为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小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区和金融服务外包等公共服务基地。

  宁波则将成为对接上海、服务海洋经济的重要区域性专业金融中心,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方面,形成航运金融服务特色品牌。

  民间资本活跃的温州则将致力于打造成连接两大经济区、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区域性专业金融中心,凸显其在民营企业投融资方面的先行示范作用。

  但是,对于“双中心”的定位,业内各方专家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和建议。

  “从发展总部型的金融机构来说,与全国相比,杭州做得还不够,到目前为止,总部设立在杭州的银行只有几家,保险公司更是只有两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指出,要形成金融机构集聚区,这对浙江的金融软环境无疑是一个挑战。

  “金融网点在驻扎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成本和未来的回报,金融中心在吸引金融机构驻扎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汪炜也认为,浙江打造“双中心”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构建一个金融机构所需要的环境,即它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强大的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包括人才的聚集。

  “国际上,不乏专业金融中心与国际或国家金融中心形成功能互补的典范。纽约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与其息息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很多都设在波士顿。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理念下,波士顿已经是全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在汪炜看来,浙江已具备成为第二个“波士顿”的诸多潜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