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非常教室

2011年06月15日 16:07 来源:《中国慈善家》

  创新理念辅以商业化的标准运作流程,真爱梦想基金会意图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教育重建之路

  文  |  本刊记者 张琼文

  对于真爱梦想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而言,已有20年历史的“希望工程”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三年前,刚刚投身公益事业的潘江雪筹备发起了真爱梦想基金会(以下简称“真爱梦想”),其灵感正是来自于希望工程,那一年,也由此成为了她公益生涯的“坐标年”。

  尽管深受希望工程感召,但“志愿者”潘江雪并不打算重走教育扶贫的老路。在她看来,公益教育的关键既不是解决物质分配的不均,也不是“自我牺牲”式的投入,而是亟需注入新的理念与方式。因此,潘江雪踏上了一条史无前例的教育重建之路。

  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的潘江雪有一个新身份——“私募公益人”。而在此之前,自认是“受益于改革开放一代”的她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白领。潘江雪生在北京,辗转发展于上海、香港等地,短短几年间,便以金融机构高层身份顺利晋级为新富阶层。如果按此轨迹走下去,她的人生毫无疑问将是一条笔直上升的直线。但是,一次偶然的川北之行,使她的商界人生发生了彻底的转向。

  那是2007年的一天,潘江雪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亲眼目睹到一幅与现代教育形成巨大反差的场景:一方面,得益于政策倾斜、政府或民间资助,过去那些义务教育难以普及的偏远县乡小学面貌一新,陈旧的石板课桌与简陋的教室已被新校舍和教室所取代;而另一方面,教育不均、不公的老难题也依旧存在,比如教学模式传统陈旧、匮乏图书、信息闭塞,这些痼疾就像一堵堵高高的围墙,不仅遮挡住了孩子们的梦想,也将他们与外界分隔在两个时空。

  这幅画面深深刺痛了潘江雪的心。当年7月,她再次前往马尔康县,看到了更多的“百废待兴”之地。与此同时,一个叫做“梦想中心”的计划也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它不仅从此改变了潘江雪的人生,也改变了当地教育。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潘江雪一次次与当地教育局官员、学校老师围坐在土板凳上促膝交谈,她提出设置一个“集成教室”,以解决孩子们对电脑、图书和多媒体设施的迫切需求,这就是日后“梦想中心”的雏形。

  由于在乡镇一级的中小学,教室的使用率远高于图书馆,“梦想中心”于是就围绕着教室进行了大胆改革,经过标准化的设计,将一间75平方米的传统教室改装为有着彩绘墙壁、浅色木地板的多媒体教室,并统一配备3000册图书、4至6台电脑、大屏幕电视或投影仪以及数码相机和mp3等设备。2008年,马尔康县第二中学与康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2家“梦想中心”正式建立。

  “梦想”照进现实

  在“梦想中心”的起步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路径也绝不止一条。2008年,四川省苍溪县又出现了一座升级版的“梦想中心”,它基于学生反馈进行了再设计,在之前模仿图书室理念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此后,“梦想中心”不断升级,“梦想中心”3.0、4.0版本陆续出现在浙江、云南等地的乡镇学校里。

  正当“梦想中心”在各地逐层铺开之时,潘江雪却遭遇到新的问题:作为一家初来乍到的外来民间机构,真爱梦想如何能够切实改变当地孩子的命运?要知道,当地孩子与和同龄的城里孩子拥有着迥异的家庭背景和地域文化,对他们的交流和帮助也不能完全以城市孩子接受的方式进行。

  一番思索之后,潘江雪感到,要想解决上述难题,“梦想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课程开发者。为了让这套国内尚无先例的素质教育课程尽量理想和完美,潘江雪选择华东师范大学为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梦想课程发展中心,潜心进行素质教育的“实验”,而作为该实验的重头,一套专门针对乡村儿童的“梦想课程”——“梦想30课程”正式诞生。

  为了使“梦想课程”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真爱梦想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十分注重市场化手段。他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为其编制了四门适合中小学生心智发展的情绪智能课程,此外,一些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也通过这个平台贡献真知灼见,参与乡村教育的改进。比如一些商业机构与大学合作开发出理论与案例互动的环保课程,附带提供实验所需设备及工具箱;一些经验丰富的银行业人士和金融培训师则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理财课程;还有不少来自媒体行业和优秀中小学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也参与其中。

  随着合作学校的不断拓展,“梦想课程”逐渐被很多学校纳入课表,每个班级每周都会有至少一节“梦想课程”,它们可比传统的自习要有趣多了。

  翻开“梦想课程”的课本,创业、理财、环保、戏剧等极具现代感的字眼不时映入眼帘,当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平生第一次接触这些词语,他们在新奇的同时,也不知不觉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孩子们逐渐开始了自我探究,尝试着团队互动,加深自我认知并学习处理冲突。在此过程中,“梦想课堂”就像孩子们的引导者,通过“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三个理念的传输,以素质培养的方式,让孩子们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人。

  但是,不要说是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乡村,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要想深入推广如此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真爱梦想也遇到过不少阻力和困难:比如有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版课程比较抵触;另外,参与“梦想课程”的乡村老师不仅教育素质参差不齐,职业态度也不尽相同,让他们“弃旧从新”也需要一定时间。

  面对种种问题,潘江雪和她的团队却始终坚定而执着,他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给当地人进行一场“头脑变革”。同时,真爱梦想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老师要从咄咄逼人的“说教者”或知识的“权威方”退居为与学生共同思考、成长的“梦想引路人”。

  商业之翼

  如果说“梦想中心”是真爱梦想的第一块“试验田”,那么,将商业化运作理念引入公益慈善领域,使公益与效率有机结合,则是真爱梦想的第二块“实验田”。

  2008年8月14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真爱梦想基金会注册成立。作为一家在香港成功注册的私募基金会,除了发起人之一潘江雪,真爱梦想还聚集了一群行业出身不同却共同拥有爱心的人士。这些对产品、策略、预算和效率等工具耳熟能详的专业人才,以理性思维反复分析、比对着“梦想中心”的种种可行性。参照商业逻辑,他们认为应该将基金会所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视为一项产品,并建立起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由此,“梦想中心”被定位为一个用商业思维构置而成的“知识连锁店”。一方面,从一对一的捐资助学转变为“普惠制”的公平教育;另一方面,将集图书室、互联网和多媒体活动为一体的教室做成标准化模板,进行组织化复制,并衍生为一个连锁体系。这种思路显然是源自商业连锁店的启发。

  同时,从商业角度看,资产运作是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如何最大效率地使用资金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梦想中心早在建设初期,便引入了竞争机制,在多家候选学校中进行比较和挑选,并通过约束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也许正是由于引入了商业化思维之故,真爱梦想在运营管理上几乎与任何商业企业别无二致,从可行性分析、执行方案、时间计划表、预算,到项目调研及评估等,所有项目流程环节完备而专业。真爱梦想希望通过这些金融化的工具,实现机构与项目的可持续性。

  2010年4月22日,真爱梦想基金会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真爱梦想已成为国内首家按照上市公司标准披露年度财务状况的慈善基金会。2011年,他们又邀请到全球第三大评估公司穆迪公司为其建立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作为一家私募基金会,真爱梦想的目标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证明:公益的效率=爱的能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公益更有效率,让爱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潘江雪总结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中国慈善家》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