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5日 15:21 来源:《中国慈善家》
英特尔中国第一位首席责任官的个人素写:一只灵敏的鼻子、一双“雷达眼”,以及一对“超声波”耳朵
文 | 本刊记者 赵晨
提起CRO,你会想到什么?研究总监(Chief Research Officer)、首席裁员官(ChiefReduce-the-stafftrimmer Officer),还是首席风险官(Chief Risk Officer)?在这些百度百科上提供的词条解释中,独独缺少“首席责任官”(Chief Responsibility Officer),但现在,这正是杨钟仁名片上的头衔。
作为中国首批CRO(详情参见本刊2011年4期《CRO驾到》专题),以及英特尔(中国)第一任CRO,杨钟仁带着如其小学四年级时对收音机那样的探索精神,在这个公众、甚至自己起初都很陌生的领域开拓着。在他看来,CRO要有一只灵敏的鼻子,能嗅到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所在;要有一双“雷达眼”,能见人所未见;以及一对“超声波”的耳朵,能听到被人所忽略的声音。
技术、市场和社会责任
2007年年末,杨钟仁突然接到英特尔亚太区总裁的电话:“有一个新的职位,跟你非常吻合!”当时,杨钟仁所在的亚太地区通信部门正在经历重组,在技术、市场领域摸爬滚打近20年后,总裁的一个电话,却让他“空降”到一个全新的位置上:英特尔(中国)首席责任官(CRO)。
“其实,我当时对CSR(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是很了解。”杨钟仁对《中国慈善家》坦承。在此之前,英特尔(中国)并没有专门的CSR部门,一些涉及社会责任的项目,诸如对老师的培训等,都是由不同部门一起实施的。他上网搜索,对CSR大概有了一定认知后,第一感觉是“这挺有前景!”
杨钟仁从小兴趣广泛,小学四五年级,就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考大学时,电机和医科是当时香港大学最好的专业,对于杨钟仁来说,前者是兴趣,后者因其难度是对他的挑战。所以,他填了两张志愿单,一张是电机系,一张是医科系,和同桌抓阄,最后抓到了自己的兴趣——电机,而这也由此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起点。1988年杨钟仁毕业,成为英特尔亚太区首批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之一,在这里,一干就是23年。
“那时英特尔中国的规模还不大,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总共才100个人。”杨钟仁负责的是大陆市场业务,而当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交换器单板机卖给邮电局,他要做的是对此提供技术支持。1992年,作为技术工程师的杨钟仁又开始转向市场开发,“光有技术不行,这不会让你卖出产品,还是要找客户。”对于自己的这次转型,杨钟仁如此解释道。
先做技术后做市场开发,这样的履历看似与CRO丝毫没有联系,但在杨钟仁看来,“其实这些技巧很重要,我一直到现在还在用。”他所谓的技巧,就是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新的合作伙伴。杨钟仁说,做公益、做慈善其实也一样。
了解公司业务、懂技术、懂市场、懂中国文化、会沟通。杨钟仁如今回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上司才认为CRO与自己“非常吻合”吧!
白纸作画
但对于CRO这个如今都堪称陌生词汇的职位,没人告诉他具体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杨钟仁说,他的“职位描述”需要自己来填。
其实,杨钟仁一直都很享受这种“白纸作画”的感觉。“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做新的、创造性的事情。”接任CRO后,他每天来办公室都很兴奋,有很多新的想法。但让他印象最深的项目,还要从汶川地震说起。
2008年5月12日下午,杨钟仁正在北京嘉里中心的办公室开会。突然间,视频会议中的成都同事慌张地说:“不好了,我们要跑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踪影。众人正在纳闷时,有人从网上看到了地震的消息。
下午四点,英特尔的员工开始组织捐款捐物;七八点时,看到电视里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杨钟仁他们开始认识到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立即往美国总部的英特尔基金会打电话,请求尽快出资进行救援;凌晨一点,美国总部发来回复,同意为汶川地震捐助200万人民币。
与此同时,杨钟仁与同事们也开始思考下一步怎么办。毕竟,捐款捐物只能解决一时只需,他们必须寻找符合英特尔价值观,又能切切实实给灾区人民带来安慰的事情。
“当时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天天都在想。”杨钟仁几乎一个星期没有休息。有人提议,把美国的帐篷运到灾区,还有人看到新闻披露灾区垮塌校舍的质量问题,就建议为灾区盖学校。可他认为,捐帐篷、盖房子,都不是英特尔的优势。“比如建学校,出钱很容易,但我们怎么保证能够建得好呢?”
一个周六的早晨,正在洗澡的杨钟仁突然想到,英特尔的优势是教育!“我们决定提供一笔资金,帮助灾区的孩子能尽快回学校复课,并且提供多媒体电教室,为老师做培训。”通过多媒体电教室的网络,灾区的孩子可与外界获得联系,有助于他们在心理层面上尽快从灾难的悲痛中恢复过来。而培训老师,则要说到英特尔早在1999年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一项名为“未来教育”的项目,它通过培训老师帮助学生获得思辨能力,杨钟仁希望这个项目也能在灾区推行。
地震后的一个半月,2008年6月29日,英特尔(中国)在灾区资助的第一所学校开始复课。它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这里的很多孩子都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英特尔的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带领他们畅想“未来的四川什么样?”杨钟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孩子想把家乡变成一个气球,“因为这可以防震。”
企业对接慈善
做技术、市场往往需要前瞻性,而如今已是CRO的杨钟仁依然保留了这种思维模式。
汶川地震后,杨钟仁观察到,当时很多企业大把大把地捐钱,却不知道用到哪里,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一些NGO由于公众信任度不够,人们又不敢向其捐钱。这也触发了他的思考:NGO应该日趋专业、多元化,而企业也应该为NGO服务好,二者要做到分工明确。
杨钟仁认为,虽然中国的NGO事业起步晚,并且还有种种不足,但未来十年里必将取得蓬勃发展。中国的企业应该把自己的理念、经验跨界来与NGO分享,这样,NGO才能实现飞跃。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NGO会涉及各个领域,如养老、医疗、环保、教育等,这就要求各领域的企业也要与相应的NGO进行“对接”。“比如做医药的企业,就要与防艾滋病的NGO组织对接,环保企业与致力于环保的NGO对接,企业要做的是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对NGO进行能力建设。”在杨钟仁看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一定是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找到关键点,影响力是10倍甚至100倍。”而最坏的事情,就是CSR做了NGO的事情,“跟它抢资源。”
“很多人把CSR和慈善等同了,这是对CSR的狭义理解。其实它还包括公司的治理、对员工的关怀、对供应商的评估等等。现在大家已逐渐意识到,CSR不仅要与业务紧密联系,还要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2010年1月,英特尔(中国)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推出了首届“芯世界”公益创新奖。这是国内首个鼓励公益组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公益创新的专业奖项。共有240多家组织提交了其在组织发展、知识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帮助公益组织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透明度、公信力、创新能力。经过来自政府、公益领域和信息化领域专家的评审,共有17家公益组织分享了由英特尔基金会提供的100万元奖金。其中获得“先锋奖”的是“瓷娃娃罕见病网络医院”。它通过社交网站的形式,建立罕见病患者之间的交流,也为患者与医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杨钟仁告诉本刊,早在2008年1月,上海浦东的会议室里,他与同事通过讨论就产生了“设立一个奖项”的想法,后来由于汶川地震而暂时搁浅了,直到2009年,该计划才又重新提上日程。但真正要实施,其中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该找政府的哪个部门。”机缘巧合,2009年底,杨钟仁认识了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当他把这个想法讲给对方听后,王振耀非常兴奋。“中央一直在说要解决公益透明度,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正是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届“芯世界”公益创新奖的颁奖礼,特意被放在了英特尔的全球开发商大会上。这个大会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个硬件、软件开发者参与。杨钟仁说,这是为了让ICT业界看到,关注社会领域的议题不仅是奉献,其实也是有商业机会的。
而这也正是杨钟仁和其团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理解,即从上个世纪90年代单纯的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到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与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再到如今正在尝试的“企业责任社会化”的理念——旨在与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持续发展。
“如今,英特尔的企业社会责任思维已从CSR1.0走进了CSR3.0时代。”杨钟仁表示,“英特尔的社会责任部门其实就是一根纽带,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与各个部门的业务结合起来,确保社会责任战略能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角落。”而在这根纽带上,杨钟仁发挥的无疑是枢纽作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