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式慈善困境

2011年06月15日 17:54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自2009年以来,中国慈善领域里频频出现“质疑门”,先是章子怡等影视明星遭遇“诈捐门”,被公众要求出示捐款发票,接着是王健林、陈光标等企业家因为捐款方式、捐款数额问题遭到质疑。中国慈善怎么了?中国式慈善的困境在哪里?成了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慈善之“热”

  2008年,对中国慈善来说是一个高潮,甚至当时有人说,2008年是公民社会的元年,是志愿者的元年。2010年后又进入了一个高潮,一开始是西南的大旱灾,之后是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引起了社会对善款捐赠使用的关注。

  现在的慈善非常热,那为什么会这么热?因为国家认识到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新的期待。正因为这样,最近媒体、舆论、网民、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不亚于2008年。2008年社会的关注跟现在不一样,当时关注的是捐了多少钱,怎么去救灾,关注灾民的生活,灾后重建、善款的关注,更多的是怜悯之心。经过了2009年的下降趋势,经历了螺旋式的上升,这次人们更多的是深度反思,网友的探讨跟2008年的探讨也不一样,那个时候,媒体社会对慈善的关注有点偏激,有过度的矫枉过正,现在社会关注慈善事业有理性的成分,更多的是深度反思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慈善事业更健康,在构建社会和谐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之所以人们关注慈善问题,是因为现在慈善的发展不是特别的健康、完善,我们的慈善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面临很大挑战和困境,才使这么多人关注它。人们期待中国的慈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什么要发展慈善事业?大家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更多人看到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看重慈善对政府财政资金补充的作用,而忽略了慈善的本身价值。很多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慈善事业上行为的偏差。

  捐赠多少钱,肯定是衡量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毫无疑义,但不能完全看捐款数量的多少,因为慈善有它更深刻的含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只看到钱,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就会有很多的偏差。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认为,慈善更重要的是弘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关爱自然的精神,这才是慈善的真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慈善的意义就更大,不仅仅是钱,市场经济最大的作用是把人对金钱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地创造社会财富,但市场经济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伦理道德。所以除了政府、市场之外,一定要有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一个重要的贡献不仅仅是钱,从道德的守护、价值的角度来看,足以跟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相平衡。所以更重要的价值是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关爱自然的精神。

  慈善之“困”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现代慈善是通过慈善组织来做的,只有通过慈善组织来做,才会在各国家享受减免税待遇,在美国,慈善也叫免税组织,中国慈善组织有几支力量在做,一支是慈善会系统。第二支力量是基金会系统,慈善跟基金会不太一样,慈善法人形式是社会团体。中华慈善总会登记注册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有1843个,公募基金会1029家,非公募基金会800多家,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14家。在国外,慈善组织的密度远远高于中国,在美国已经有100多万家慈善组织。第三支力量是慈善超市,全国有慈善超市8100多家,28000个捐助站点。

  目前,我国捐款从绝对量上来说,发展很快,但跟国际比,还是很低,美国2009年捐赠的数量是3000亿美金,而中国是500亿人民币。

  中国的非营利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大概是0.38%,美国是9.8%,美国的霍姆金斯大学做了全球比较研究,一共选择了36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非营利部门提供的就业比例比较高,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大概是1.9%,发达国家平均是7.4%。中国的数据跟这36个国家比,包括跟印度、墨西哥相比较,处于末位。

  邓国胜说:“中国的慈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救急而不是救贫。富人、企业家捐款比较多,平民百姓参与不够。这指的是通过现代慈善组织,自己做好人好事没有算在内,通过慈善组织做,占的比例非常低。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的慈善捐赠里,老百姓个人的捐赠不到30%,在美国,这个比例能够占到70%,中国主要是靠富人、企业家大额的捐赠,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跟中国式慈善的特征密切相关。”

  中国式慈善的动员资源的手段一般是通过运动式的行政劝募方式,政府发一个文件,我们就进行捐款,捐款时,第一要看一下领导捐多少,不能比领导捐得多。

  中国式慈善的资源使用相对集中,我国每年慈善的捐款主要集中在政府,汶川地震捐款,老百姓直接捐给政府。政府成为接受捐款的主要主体,再一个是整个慈善会系统、红会系统、基金会系统,草根组织能募到的钱非常少。这造成民间自发的有活力的慈善组织少、规模小。

  中国官办慈善组织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公众、企业参与慈善不便捷;逼捐、索捐时有发生。我们不是快乐慈善,没有一个很好的慈善文化。另外慈善靠行政动员,而不是靠公信力,民间慈善文化难以推广;缺乏日常小额捐赠,不稳定。在国外依靠大企业捐款的慈善机构,遇到金融危机,筹款数量就急剧下降,依靠老百姓小额捐款,一年捐100、1000的机构,靠人数来做,尽管来了金融风暴,捐款依然非常稳定。总结起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作用有限。

  认识误区

  中国式慈善发展到今天,走到十字路口,要还慈善本来的面目,慈善是基于自觉、自愿的参与原则,这是本质上的东西,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邓国胜说:“从认识层面来讲,慈善事业发展最大的挑战我觉得还是认识上的挑战,为什么这几个月,大家这么高度的关注慈善,还是因为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现在的慈善法迟迟未能出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认识上缺乏共识,认识不一致。我个人认为,现在面临的最大上还是认识上的挑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富人的财富观念有待提升。现在越贵的东西,中国人买得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一大国,这跟人们的财富观念有关,为什么巴比来中国引起我们很大的反思和讨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财富观念有所改变,有所提升,积累财富是为了什么。希望富人对社会有更多的担当,社会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财富观念方面,希望有一个突破。”

  要认识到平民慈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慈善需要全民参与,不仅仅是富人可以做慈善,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慈善,一个健康的慈善是全民公众参与的慈善。平民参与捐款非常积极,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特区,老百姓做志愿者已经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期待我们的老百姓更多的参与慈善,不要觉得这只是富人的事,身边的事也很重要。希望老百姓自觉自愿地参与慈善,而且快乐地慈善。

  慈善组织募款资格问题需要解决。大量的慈善组织,尤其是民间自下而上有活力的组织没有办法登记注册,有些即使登记注册了,也没有募款资格,只有慈善会系统有,募款资格问题也是制度层面上所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慈善组织到底有没有募款资格,这是需要我们去讨论的一个问题;另外是慈善组织减免税问题。我们的相关法律很完美、漂亮,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享有这种待遇,即使享有,程序的复杂程度让人震惊。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慈善组织自身的挑战。一是慈善组织自主性不够,缺乏自主性,也就缺乏了活力;二是透明度和公信力存在问题;三是专业性与效率问题,我们现在的慈善组织专业性不是很强,慈善方面的人才急缺,真正懂怎么募款的人很少,因为专业性不够,效率也就很低;四是缺乏一流的管理人才,不太会写项目建议书,不太会进行营销策划。为什么李连杰壹基金没有一个独立的合法的身份,还能做得那么红火,是因为其吸收了一批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营销做得非常好,管理也公开透明。正因为如此,很多老百姓愿意给他捐钱。有一段时间网民对壹基金很关注,觉得这样一个有活力有专业性的组织,万一做不下去了怎么办,表示担忧,为什么这样?因为它确实做得非常好,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慈善蓝皮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2011年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指出,2010年是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700亿元,比2009年的542亿元有大幅度增长,彩票发行筹集的公益金达489亿元,比2009年463亿元增长了5.6%,两项相加,2010年捐赠款物与彩票公益金合计为1189亿元。

  2010年,无论是慈善政策法规建设、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慈善捐赠的数量,还是社会慈善意识、慈善专业人才培养等,我国慈善事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的慈善组织增幅明显。根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09年的43.1万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43.9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1843家增加到2168家,社会团体达到24.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19.5万个。

  蓝皮书认为,不断地形成和凝聚社会共识,并加速推动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这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依然年轻,还面临着传统慈善模式向现代慈善的重大转型,特别是有待于进一步打造中国特色慈善文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提升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合力。

  为此,蓝皮书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慈善事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和机遇。首先要继续加快完善慈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其次,要更加广泛地开展慈善文化宣传和传播,激发社会的慈善潜能,形成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要加快培育和形成一大批规范、高效的现代慈善组织,并切实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蓝皮书指出, 2010年,中国慈善捐赠的总额不仅有较大幅度地上升,而且公民捐赠热情高涨,中国捐赠的格局逐步走向均衡化。

  蓝皮书分别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公司、福利彩票和公民捐赠等五个方面考察了中国的慈善捐赠情况。

  国营企业:捐赠总量依然占据重要位置。根据统计,2010年1~12月,有110家中央国企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总金额为419866.76万元。不过,尽管有数十家中央国企都进行了过亿的巨额捐赠,但捐赠的数额占利润的份额仍然不是很高。

  民营企业: 2010年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捐赠的数额仍然十分引人关注。在慈善捐赠排名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毫不示弱,在2010年全年捐赠过亿的36笔捐赠中,民营企业数量占到一半。蓝皮书认为,从统计数据看,国有企业的捐赠总额所占的百分比总是高于上榜企业数所占的百分比,说明单个国有企业的捐款额较高;民营企业捐赠总额所占的百分比总是低于上榜企业数所占的百分比,主要原因是巨额捐赠国有企业大都实力比较雄厚,而民营企业则略显弱小。

  外资企业:外资企业2010年依然没有较大改观。数据显示,数十万家外资和跨国企业中,年度捐赠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数量很少,年捐赠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蓝皮书认为,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实际捐赠非常少。事实上,跨国公司的公益活动大都做得很“漂亮”,跟企业的营销结合紧密,实际落实到弱势群体的捐赠额却很少。

  彩票发行: 2010年,全国彩票发行1662亿元,按照35%的公益金提取率,共筹集公益金达到489亿元。

  慈善捐赠:“慈善日”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跃升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2010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唐山市收到善款1050万元,南京市收到善款1527万元,太原市收到善款5460万元,江苏省慈善总会收到善款7078万元,温州市收到善款5329万元,创历史之最,上海市青浦区收到善款7687万元,是历年募捐总额的2.4倍,创历史新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