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5日 18:27 来源:中国财经报
近日,原本拟定在深市发行的准上市公司八菱科技,由于愿意出价的询价机构只有19家,不到法定的20家而被迫宣布中止发行,这也成为我国A股市场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
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甚至大面积破发已成为市场常态。破发潮中,投资者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打新”如今呈现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冷清格局。对此,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破发潮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约束的加强,对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本报记者 丁莉娅
短期内“破发”或将仍是常态
实际上,在八菱科技之前,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股申购神话,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彻底摘下了稳赚不赔的光环,“打新”甚至成为投资者的“梦魇”。
数据显示,截至6月初,今年上市的144只新股中已有116只跌入破发的深渊,破发比率超过80%。这其中,某些个股股价已经较发行价跌去六至七成。
记者从多家银行和券商机构了解到,“打新”曾是资金量大的投资者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被认为是和存款相提并论的“稳赚不赔”的理财方式。然而时过境迁,打新的处境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现在打新的投资者寥寥无几,很多投资者都转向别的投资品种。
事实上,今年以来,伴随新股破发成灾,投资者打新的热情不断下降,并屡次出现了10%的超高申购中签率。据Wind资讯统计,最近3年新股申购中签率连续大幅上升,2009年的打新中签率约在0.59%,2010年打新中签率提到了0.93%,而今年新股中签率平均已经高达3.24%。
另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3月,新股网上发行与网下配售合计冻结资金分别为1.18万亿元、1.83万亿元和2.5万亿元。4月份,打新资金直线下降至1.1059万亿元。5月份,新股冻结资金量仅为5299.82亿元。此前,2009年月均冻结资金2.4758万亿元,2010年月均冻结资金3.5789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新股破发可能仍将是A股市场的一种常态,短期内恐怕还将有更多的新股加入到破发阵营中来。
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国际资本市场还是国内A股市场,新股破发都是很正常的,它并不是A股市场独有现象。破发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大环境不利,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A股市场仍然处在不断寻底的过程中,尚难真正看到止跌的信号,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股的这种破发大潮恐怕仍将持续。不过该人士同时指出,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一直持续下去,一旦市场形势好转,新股表现也将会随之出现升温的势头。
“破发”有助于市场回归理性
一系列的新股破发之后,如今的新股似乎已开始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眼下的“烫手山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股连连破发?
有专家表示,近期的新股集中破发是新股密集发行和高价发行的必然结果。新股发行速度加快,导致新股供应量加大,是新股破发的重要原因。
据悉,从去年至今,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只新股挂牌上市。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A股市场共有347只新股上市,如果按照交易日算的话,A股市场每天挂牌的新股平均数量超过一只。A股市场如此快的扩容速度,显然令其他国际资本市场望尘莫及。根据安永此前发布的IPO报告,我国A股市场成为2010年全球最大IPO市场,在IPO数量和融资额度方面,A股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获得了“双料冠军”。
除了新股发行加速之外,市场持续低迷和对新股的信任危机,也被认为是IPO市场遇冷的关键因素。
另有专家指出,定价发行过高、二级市场无利可图、基金询价机构跟风抬价等均是造成破发潮的原因,但造富神话背后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深深被套。
曾有业内人士直指新股发行的乱象:在实际的制度运行中,一些承销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发行价,直接劝退报价较低的询价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承销商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包装,选择一些不入流的市场调查机构,把发行人打造成细分行业龙头,甚至细到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往下扩展几级都覆盖到了。
自2009年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尤为突出。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的现象也饱受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的质疑。
市场人士表示,八菱科技发行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表明新股发行已经让市场不堪重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今年上市的新股合计募集资金达到了3019亿元。新股发行节奏不断加快,但上市即业绩变脸的公司众多,而这些公司在市场化的旗帜下,“三高”发行成为普遍现象,圈钱唯恐不多的现状最终迫使投资者用脚投票。
从破发潮汹涌到新股中止发行,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约束机制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来抵制发行人、承销商的“高价发行”行为,在新股发行中止事件的警钟下,困扰市场许久的“超募”和“三高”问题有望逐步解决。
另有专家表示,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投资者正逐步摒弃了盲目打新的旧做法,新股不败的神话已彻底破灭。最近新股中签率大幅提升,现在又出现新股中止发行,这都表明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面对新股的诱惑渐趋理性。
新股发行改革应将步子迈更大
不可否认,新股的不断破发无疑令不少打新的投资者遭受到了损失,但这种日益加剧的破发态势也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新股发行定价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理性回归,事实证明,新股破发的倒逼机制已经在起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及今年1月份,新股首发市盈率在70倍一线徘徊。而今年2到4月,新股首发市盈率锐降至50倍一线,而5月的首发市盈率更是降低到36倍,6月迄今为止的首发市盈率则破天荒地降到了28倍。
“这显然是二级市场倒逼机制在起作用,新股接连破发,导致网上申购热情不足,继而影响到机构网下询价的预期,首发市盈率自然一降再降。”分析人士表示,“这轮破发潮表明,是二级市场在牵引着一级市场,投资者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否决不合理的高价发行现象,逼迫发行人、承销商、机构询价者合理定价。”
有专家分析说,新股发行中止表明,投行业务正逐步从“无风险业务”向“风险业务”转变。保荐人将面临更大挑战,尤其是在弱市环境下,与发行人一道合理定价,并提高承销和服务水平,确保项目的顺利发售。而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发行人、承销商一方面要努力推销项目,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降价促销。
此外,市场人士建议,新股发行改革的功效已经显现,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尤其在保荐人供给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形成良性的保荐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那些保荐能力差、推荐企业不获市场认可的保荐人,将逐步被淘汰,以促进上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人士还期待,管理层要严把市场准入关,真正有成长性、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才能IPO;对涉嫌欺诈发行的公司和保荐人要从严处罚等。
延伸阅读
我国A股市场上相对较为密集的首个新股破发潮出现在2004年中小板推出前后。
随后的新股密集破发的现象出现在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2月份有14家新股公司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破发行价。
第三波新股破发潮出现在去年5—7月份。数据显示,这段时间里有19家新股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另有20多家公司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曾跌破发行价。
去年12月底以来,进入了第四波新股破发潮。去年12月24日以来24只新股中,有4只上市首日破发,另有4只个股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最低价跌破发行价,新股破发概率达到28.57%。
据统计,在去年以来挂牌上市的350家新股及次新股公司中,至少有66家公司在上市后1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破发行价,新股破发率达到18.86%。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