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5日 20:1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饱受“诟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终于迎来了调整的时间表。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近日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在年内推出。
与此同时,发改委日前也已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了意见征求稿。相关内容包括:国内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此外,当原油价在130美元/桶以下时,发改委有可能会把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公司。
其中,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巨头无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业界普遍认为,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外很多地区,油价都由企业自行制定,下放定价权的确是实现成品油价市场化的大趋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从改革初衷上看,放权‘三桶油’,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朝大家期待的市场化方向过渡,而不是单由国家发改委这个政府部门说了算。”
据了解,其实早在2009年发改委颁布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之初,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就曾提出,当国际油价处在80~100美元/桶时,可由石油公司自行定价,但当时这一提议遭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否定。然而,时隔3年,发改委却一改口径,同意将定价权移交三大石油公司。原因何在?
有观点表示,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的两年时间里一直伴随着争议。成品油定价权对发改委而言,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每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无论是油价上调也好,下调也罢,发改委不仅不“落好”,甚至几乎从不例外地成为众矢之的。既然如此,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三大油企,不仅是企业定价权的归位,发改委更可以借机抛掉“烫手山芋”,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事。
不过,对于发改委放权的打算,业界却另有担忧:在目前垄断格局下的放权,可能会进一步助涨高油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改委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并不十分合理。”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我国成品油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而且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不合理;再加上目前我国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后,发改委能否依据相关法规监管好国内油企的随意涨价行为也还不能确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将会使油价上涨得更厉害。
周修杰指出,目前,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几乎垄断了石油的勘探、开采、炼制和销售以及进口的各个环节。其中,我国的成品油销售市场更是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垄断。如果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资本的逐利性将会促使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垄断地位进一步抬高成品油的销售价格。
在券商分析人士看来,成品油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对三大石油企业的盈利来说,无疑是利好。但出人意料的是,此前一直积极争取的石油巨头,在面对定价大权有望触手可得之时,却表态“暧昧”,拒绝向媒体透露更多细节。
业内人士猜测,在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尚未确立之前,三大石油公司将不会接受发改委“拱手相让”的定价权。因为现阶段他们本来就属于寡头企业,再让他们行使定价权,无疑是加深他们的垄断形象。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就直言,“中石油、中石化不会接受发改委移交的定价权,因为他们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
还有分析认为,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三大公司有条件地行使定价权,但最终的权杖依旧掌握在发改委手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