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棉纺织陷全产业链困境 纺纱企业六成停产限产

2011年06月21日 23:41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王延锋 德州报道

  持续收缩的货币金融政策,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影响,包括与金融貌似相距甚远的棉纺织行业。

  经济导报记者日前在棉纺织行业重要聚集地德州调查发现,棉纺织行业正在陷入一种全产业链困境: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已逐步靠近种棉成本价;纺纱企业在高位购下的库存让其喘不过气来,价格倒挂让德州地区六成以上纺纱企业陷入停产限产的境地;国内外消费市场不振,东南亚低成本国家竞争加剧,织布、服装行业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停产、限产情况也普遍存在。

  棉价“过山车”

  棉花价格历年都有波动,但今年尤为剧烈,从去年9月至今走出了一段“过山车”般的行情。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向导报记者介绍,棉花价格从去年年初便开始在震荡中上涨。到9月,随着新棉入市,在国内棉花存在比较大缺口的推动之下,棉价进入一轮上涨高潮,德州本地棉花从1.8万元/吨上涨到3.2万元/吨。今年春节过后,棉价仍然在3万元/吨以上,但从2月底、3月初开始,棉价突然开始大幅下滑,至4月底已跌至2.4万元/吨,且至今没有有效反弹,价格在低位徘徊。

  棉价大起大落,让棉农大伤脑筋。

  往年,棉花在4月底基本收购完毕,但今年情况不同。“棉农观望气息特别重。在价格上涨过程中,棉农期盼更高的价格;随着价格下挫,棉农又觉得前期那么高,现在卖亏了。”马俊凯说。因此,虽然已至6月下旬,德州地区棉农手里仍有大约两成棉花没有出售。

  大幅下挫的棉价让棉农受到极大压力。“受棉花减产因素影响,去年棉花种植成本较高。与种粮相比,德州地区每斤籽棉的替代成本在4.4元至4.5元,而现在籽棉的价格为4.7元/斤至4.8元/斤,已经接近种棉的成本价。”马俊凯说。

  纱企两头受压

  棉花价格受到重挫,纺纱企业的日子更难过。它们甚至认为,棉花价格跌得还不够,还是太高。

  夏津润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润通纺织”)是一家有2万条纱锭生产线的中小型纺纱企业,用工在300人以上。该公司总经理田连臣向导报记者介绍,该企业产品档次相对较高,棉花需要从美国进口。目前,美国进口棉花到港价格为2.6万元/吨,纺纱的成本是3.7万元/吨,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只有3.4万元/吨左右,每吨要赔3000元。因此,从上个月开始,润通纺织已经全面停产,以降低亏损额度。但即使如此,仍有一定销售压力。因为停产之前,该公司有两个多月的库存,目前仍有一个多月的库存产品。

  润通纺织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夏津地区有八成以上的纺纱企业停产限产,德州地区也有六成以上的纺纱企业停产限产。”田连臣介绍说。

  夏津源丰纺织有限公司的情况,为田连臣的说法提供了佐证。该企业也是一家中小型纺织企业,总经理赵中锋对导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保留50%产能,现在的产销情况是每生产一吨亏损1500元左右,前期每吨亏损额度更大,在7000元左右。“不过,现在公司不想完全停工,因为停了之后不好再招工人。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公司也将不得不考虑全面停产。”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去年棉花价格大涨之际,各个纺纱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马俊凯告诉导报记者,“去年是纺纱企业多年没有过的好行情,各个企业都赚了不少钱。”田连臣也承认,“去年1至10月份,企业盈利情况相当可观。”今年棉花成本降下来了,为何纺纱企业的日子更难过了呢?

  马俊凯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纺纱企业为保持正常运作,都要库存一部分棉花,一般是两个月。在棉价上涨的周期中,即使不生产,库存的棉花价格上涨也能产生相当利润。但在下跌的周期中,企业前期库存的棉花成本就很高,成为包袱。另一方面,产品价格巨幅下跌也是重要原因。“下游织布、服装企业极力压价,我们公司的一个主打产品,春节后的价格还是4.1万元/吨,现在价格是3.1万元/吨,几个月内下跌了25%。”赵中锋说。

  那么,织布、服装行业又发生了什么,纱价为何出现巨幅下挫呢?

  消费市场不振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8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5%。乍一看,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大好,说明纺织品消费环节非常火爆。但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德州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ST德棉(002072)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马锦霞对导报记者解释说:“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要看数据后面。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带动了产品价格上涨,量的上涨微乎其微。而且,前5个月的出口,大都是去年年底至今年前2个月的订单,最近三四个月的订单情况要在以后几个月才能逐渐显现出来。”

  而且,从销售金额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也出现了一些萎缩苗头。从5月单月情况看,纺织品服装出口20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7%,较去年同期33.53%的增速回落9.76个百分点,较今年前4个月增速也明显放缓。从环比数据看,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203.38亿美元,较4月份环比仅增长2.33%。

  除了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外,国内消费也不瘟不火,让织布、服装业也面临巨大压力,中小企业限产停产现象也已很普遍。“对于德棉来说,公司技术实力比较强,产品高端,但同其企业类似,也面临着市场影响的挑战。”马锦霞说。

  货币紧缩是根源?

  除消费不振外,织布、服装业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压力。

  从国内市场看,行业总体产能过剩,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从国际市场上看,原料供应方面,印度棉花市场崛起明显;生产方面,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纺织工业兴起,国内棉纺行业产能转移渐显。马俊凯说,“印度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6亿亩,而我国的种植面积为7000多万亩。虽然印度棉花单产极低,总产量还不及我国,但预计印度在未来几年内很快就将超过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而在纺织工业生产和加工环节,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明显更低,加之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欧美消费国家的一些订单正快速向低成本国家转移。”马锦霞说。

  无论是国内产能过剩还是国外市场的崛起,并非始于今日,其对国内的纺织工业构成的将是长期压力。那么,国内棉纺织行业此轮不景气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棉花市场火爆时期,国内市场上同时火爆的还有“蒜你狠”、“苹什么”等农产品,但这些曾经牛气冲天的产品都在今年遭遇“滑铁卢”,价格节节下挫,手中持有存货的赔得一塌糊涂。显然,这并不是一种巧合,金融市场的紧缩或许才是根源。“从棉纺行业来看,无论是企业收棉、加工、纺织,还是在期货市场上做套保,都需要资金支持。去年棉花市场火爆,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资金炒作起来的。今年价格下跌,可谓是一种价格理性回归,同样也有金融因素在里面。”马俊凯分析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