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3日 09: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十座城市犹如一串璀璨的明珠沿河分布。这条“黄金带”上,聚集着宁夏43%的土地面积、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
新时期新阶段,怎样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发展路子?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区情,审时度势,2005年提出了打造“黄河金岸”、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战略构想;2010年12月,宁夏这个黄金城市带又被国家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位——沿黄经济区。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这一区域正式定位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表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全力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以沿黄经济区建设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统筹全区经济布局,努力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
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优势,构建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点线结合、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新格局,把沿黄经济区建成现代产业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
科学决策沿黄经济区
建设初具规模
“得益于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宁夏经济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跨上千亿元大关。”王正伟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尽快缩小与东中部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发展?自治区党政一班人达成共识:地域小、人口少、经济欠发达是宁夏的基本区情,但要实现跨越发展,宁夏也有很多优势。对人口密集的沿黄核心区域进行先进生产要素的有序开发利用,促其形成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西部城市化水平最高、服务能力最强、最富有魅力、适宜人居消费的城市带,沿黄经济区建设无疑是最佳选择。至此,2005年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提出,采取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壮大银川等沿黄城市带(群)规模,打造“黄河金岸”,带动整个宁夏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王正伟多次在自治区政府常务会上强调,“黄河金岸”建设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把沿黄城市带建成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合人居和创业的精品经济区。
历经5年时间,沿黄经济区建设捷报频传。402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和508公里滨河大道全线通车;“黄河金岸”早已成为“投资金岸”,年均300多个工业项目落地10个中心城市,全区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得以系统改造和全面提升;滨河大道两侧沟、渠、塘、田、林、路、湿地和村庄得到综合整治,两岸新增耕地4.7万亩、湿地11万亩、新增生态绿地65万亩;枸杞博物馆、黄河圣坛、黄河书院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基本建成;大胆改革户籍及相关制度,取消对人才、资本资源跨地区流动限制,宁夏同城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沿黄经济区的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特色城市线、生态景观线、文化展示线“六大功能线”建设框架基本形成,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市政服务“六个一体化”也已经实现。
王正伟告诉记者,预计到2012年,沿黄经济区人口将达到400万,GDP达到1300亿元以上;到2020年,沿黄经济区的人口将达到5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GDP将跨过3000亿元大关。
后发优势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示范区
“沿黄城市带上升为沿黄经济区,宁夏的后发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说。
能源战略优势,科学循环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实力的后发优势。从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战略布局看,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是我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以宁东为代表的沿黄经济区具有的水、土、煤组合优势,2253万千瓦风能储量和1750万千瓦的太阳能开发规模,让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要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地位及作用日益显现,加上新疆及周边的煤炭、中东和中亚的油气资源的进入等,使宁夏转变发展方式对开发建设能源“金三角”具有了示范意义。
水资源的有序开发,节水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特色的后发优势。沿黄两岸,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流灌溉。通过不断推进灌区节水,当地大水漫灌式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耐旱及旱作农业的大力发展。通过水权转换,节约下来的农业用水,给力工业发展。强化水资源节约、管理和有偿使用,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城乡统筹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标志性的后发优势。以银川为核心,以黄河为主轴的景观大道,成为宁夏黄河流域最亮丽的风景线。便捷的公路交通通道,使沿黄城市城际间“一小时经济圈”变成现实,山区、川区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随着35万困难群众从贫困山区移民到沿黄经济区,宁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将逐步缩小。
和谐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自治区林业局局长王德林说,沿黄经济区建设旨在构筑起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其意义是深远的。
沿黄经济区建设,必须符合统筹区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筑生态安全保障、加快向西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等各项要求。以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理念规划沿黄经济区,使之形成岸、带、区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最大限度提升宁夏整体竞争力。
沿黄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必须加大区内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宁夏采取黄河支流拦泥蓄水、加强黄河干流水污染防治、疏浚黄河主河道、绿化美化黄河两岸等项措施,保证了黄河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十一五”时期,宁夏造林655万亩,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全区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通过防沙治沙,宁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深化合作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主任王紫云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说,“宁夏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处于天津、青岛港与大西北、中亚之间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位置。”
也就是说,沿黄经济区既是连接西北、华北、东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太中银铁路及京藏、青藏银、福银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包兰线、宝中线复线、银川至西安快速铁路、临哈铁路至中卫联络线的规划建设,以及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和国际航线的开辟,其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更加凸显,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沿黄经济区将名副其实地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沿黄经济区将建设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接国际的现代化口岸,打通国内外的“空中走廊”,高标准建设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开辟便捷通畅的出海、出境通道,完善银川、惠农陆港口岸功能,形成物流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物流中转基地。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